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领航新基建"2021中国充电桩产业发展大会"长沙开讲

4月16日上午,“领航新基建·共创新未来“2021中国充电桩产业发展大会在长沙举行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十四五”期间,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如何发展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站在新的风口,充电桩行业又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嘉宾签到

4月16日上午,“领航新基建·共创新未来“2021中国充电桩产业发展大会在长沙举行。本次活动以“领航新基建共创新未来”为主题,来自政界、企业界、专业协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讨论,并就“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赋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开展讨论和对话。

会议现场

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原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湖南省能源局常务副局长欧阳晓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秘书长许艳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海峰,湖南省充电基础设施协会会长、湖南潇湘易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盛开,湖南京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金方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活动。

嘉宾对话

与会专家认为,碳中和的实质是绿色低碳转型,从而促成发展方式的转变。如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新能源在其中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比如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减少污染,减少排量。

在近两年的全国两会上,充电桩建设成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成为助力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载体。

如何共促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龙永图认为,首先,要拥抱变革,抓住新能源充电桩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其次,进行技术创新,满足用户多元化充电需求;第三,需要产业协同,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欧阳晓风表示,2021年2月,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长株潭都市圈公共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比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城市核心区公共充电设施服务半径小于1公里;其他市州城市核心区公共充电设施服务半径小于2公里;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充电站间隔少于50公里;到2025年底,全省充电设施保有量达到40万个以上,保障全省电动汽车出行和省外过境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总体目标,这将大力促进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的加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持续加速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553.7万辆,同比增长10.9%。

湖南省充电设施智能服务管理平台暨“潇湘e行”APP上线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充电站、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也走上了快车道。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站6.4万座,公共类充电桩80.7万根,同比增长56.4%。其中,湖南“十三五”期间共建成充电桩2.8万根,充电站2361座。

大力发展的同时,充电桩行业也面临技术门槛较低、竞争激烈、投资回报期长、产品兼容性差等问题。朱盛开表示,目前中国新能源车企接近100家,各运营商、车企各自运营的同时造成了难以兼容的难题。

为解决车主充电难得问题,当天,湖南省充电设施智能服务管理平台暨“潇湘e行”APP正式上线。通过联通湖南省内的充电桩,用户可以自由进行充电,从而实现“一个APP走遍三湘四水”。

会议现场京能新能源充电桩展示区

作为研发、生产、销售、平台、建设、运营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京能新能源战略聚焦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行业及运营商提供优质的产品和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京能新能源在会上就“新基建下充电桩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进行分享。

会议现场展示的京能新能源充电桩

此次活动由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指导,湖南省充电基础设施协会、湖南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主办,国网湖南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湖南京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会议集锦

欧阳晓风

湖南省能源局常务副局长

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

国家外经贸原副部长

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

许艳华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秘书长

朱盛开

国网湖南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俊峰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注:因工作原因未到场,采取视频连线方式

方海峰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

李悦

国网智慧能源交通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孙茂建

湖南京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发展副总裁

马潍

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联合创始人、CEO

马思宇

湖南中科国云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最新相关

蓝昆氢能在全国首创零储能离网制氢

无需储能加持,仅靠光电就能安全制氢!5月11日,山东日照蓝昆氢能零储能离网制氢成功运行。电解制氢模块无需配备任何储能装置,仅辅助系统需少量储能(3kWh)维持断电后的安全停机操作,在绿电纯离网...

贵州产!5个9的"足氢"

4个9的足金很多人见过,但是5个9的“足氢”多数人未必见过。5月10号,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将在六枝特区举行。仪式当天,西南地区首列氢燃料电池火车头...

加快实现氢能全产业链突破

4月28,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的我国首份氢能发展报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