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2021年中国余热资源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

余热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企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余热资源体量也随之增长,在资源分布上,贡献余热资源最大的行业为钢铁等冶金业和水泥等化工业。

余热处理行业相关公司:天壕环境(300332)、清新环境(002573)、中材节能(603126)、首航高科(002665)、凯盛开能等

本文包含核心数据:余热资源总量、余热资源分布占比等

余热资源是指在目前条件下有可能回收和重复利用而尚未回收利用的那部分能量,被认为是继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之后的第五大常规能源。这些余热资源可用于发电、驱动机械、加热或制冷等,因而能减少一次能源的消耗,并减轻对环境的热污染。

余热资源总量现状

目前,我国钢铁、有色、化工、水泥、建材、石油与石化、轻工、煤炭等行业的余热总资源情况如下:

从我国能源消耗总量的角度来看,早在2010年中国能源消耗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耗国。此后尽管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能源消耗总量总体上仍呈上升趋势,2019年达到48.7亿吨标准煤,为近年来最大值。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比2019年增长2.2%,约为49.8亿吨标准煤。

根据行业调查,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率达60%,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燃料消耗总量10%-40%。根据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与可回收余热资源占比进行测算,2020年我国可回收余热总资源平均值约13亿吨标准煤。

随着国家政策对余热回收利用的鼓励和支持,以及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和效率的不断提高,未来潜在的余热回收利用率不断提高,发展潜力巨大。

余热资源组成结构

余热资源从其来源可分高温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气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余热和废料余热等六种类型。

其中高温烟气余热数量大,分布广,如冶金、化工、建材、机械、电力等行业的各种冶炼炉、加热炉中、内燃机中,且回收容易,因此高温烟气余热约占余热资源总量的50%左右,且回收容易。

其次是冷却介质余热,约占余热资源总量的20%,主要是因为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冷却介质来保护保温设备。但由于冷却介质的温度一般较低,且大多为水、空气和油,因此冷却介质余热的回收十分困难。

此外还有废水、废气余热,约占余热资源总量的11%,以前的余热类型均在10%以下。

余热资源发展前景

从余热资源未来的发展前景来看,我国水泥行业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建筑业市场扩大,其产能持续增长,已位居全球第一,并且我国还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因此由于我国钢铁、水泥行业体量大,能耗仍处于较高水平,在其生产过程中的众多环节均有余热产生,使得我国余热资源将持续保持丰富态势。预计到2026年我国余热资源均量将达到14.55亿吨标准煤。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余热发电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招股说明书撰写等解决方案。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最新相关

贵州产!5个9的"足氢"

4个9的足金很多人见过,但是5个9的“足氢”多数人未必见过。5月10号,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将在六枝特区举行。仪式当天,西南地区首列氢燃料电池火车头...

加快实现氢能全产业链突破

4月28,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的我国首份氢能发展报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