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截至2020年底 储气能力建设任务完成率仅50%―60%―― 城燃储气能力建设成绩惨淡(能源透视)

北极星储能网讯:国家能源局湖南能源监管办日前发布的通报指出,湖南省储气能力较国家发改委提出的目标――城燃企业要形成不低于其年用气量5%的储气能力――仍有缺口,需要尽快补齐;同时,以租赁形式形成的储气能力占城燃企业总储气能力八成以上,且这些租赁储气能力均位于省外,对城燃企业总储气能力持续性、稳定性存在较大影响。

自2017年“气荒”发生以来,加快储气能力建设成为我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文提出到2020年形成“供气企业10%、城燃企业5%、地方政府3天”的储气能力指标。

但据了解,以“三桶油”为主的供气企业、地方政府责任履行情况相对较好,而多数城燃企业主动投资建设储气设施的意愿始终不足,距离任务目标相去甚远,类似湖南省的现象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城燃企业作为天然气保供的重要主体,亟需改变当前“惨淡”的储气能力建设现状。

租赁储气能力比例偏高,

很多协议只停留在纸面上

一位曾参与国家发改委储气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专项督导工作的专家告诉记者:“截至2020年底,全国范围内城燃企业形成的储气能力约70亿方。按照城燃企业供气量2400亿方计算,乘以5%的要求指标,大约需要有120亿方的储气能力。据此计算,70亿方相当于任务完成率不足6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则表示:“根据我们从各个地方了解到的情况,截至去年底,城燃企业储气任务完成情况整体可能在50%左右。”

任务完成率不高的同时,多位受访者对记者表示,仅就城燃企业目前已经形成的储气能力来看,其中的“水分”也较大。

例如,记者拿到的一份山东省城燃企业储气能力建设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山东省城燃企业通过自建、合建、租赁、购买储气服务等方式已形成8.77亿方的储气能力,目标任务完成率108%,完成情况较好。但其中通过租赁和购买服务形成的储气能力达8.4亿方,占比约95.8%,通过建设形成的储气能力0.37亿方,仅占比4.2%。

“全国应该都差不多,城燃企业主动建设的比例较少,租赁的比例偏高。但我们在督察时发现,实际这里面的问题非常大。”上述参与督导组的专家表示,“比如,城燃企业是真签协议还是假签协议,是否真正购买了储气能力,是否又真正向储气设施里注气了?这些东西很多时候只是纸面上的文字游戏,很难核实和监管,里面的操作空间很大。例如,督导组发现,有两家城燃企业同时跟一家储气库出租企业签了合同,但这两家城燃企业的合同气量加起来比储气库出租企业总的储气能力高很多,这就很荒唐了。”

企业没有盈利空间,

光靠行政力量很难推动

为何城燃企业鲜有主动投建储气设施,更多是通过租赁被动完成任务?在多位受访者看来,这背后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经济账”难算。

“关键是钱的问题。建设储气库得投不少钱,征地、建罐,建成之后还有持续的运营维护费用,检修、能耗和损耗。很多燃气公司,尤其是民营燃气公司根本承受不起。”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理事姜银涛说,“城燃企业主要依据投资回报来做投资决策,但现在我国管道气门站价格还是发改委指定的。对于城燃企业来说,投建储气设施就是凭空多出来的成本,并不能通过销售天然气挣回来,当然都不愿意干。”

山东省济宁市中石油昆仑能源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目前正在山东省建设一个地下盐穴储气库。一期储气能力3亿方,在地下储气库里属于中小型,建设投资大概是一方气1元到1.5元的成本,总投资差不多是3―4.5亿元。我们建这个是基于天然气峰谷差波动长期存在考虑的,而且我们有成熟的管网和下游用户,但目前没有明晰的商业模式,我们这个储气库也不能保证一定不亏损。”

“对于一些效益不好的城燃企业,初期投资可能就是个大问题。并且作为一个城镇基础设施项目,这部分投资想要做融资也是比较难的。但这都不算什么,储气调峰价格传导机制没有形成,后期运营时的入不敷出才是大问题。”来佰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天然气事业部总监刘广彬告诉记者。

“天然气价格低的时候买进储存,价格高的时候卖掉,说起来简单,但是天然气价格机制、储气设施运营的商业模式都没有现成的可参照标准,国家也缺乏这方面的配套政策,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城燃企业很多都是私有制或混合所有制,企业是‘用脚投票’的,只要有钱赚,根本不用国家说,自己就建了。现在企业不愿意做,说明没有盈利空间、没有盈利模式,光靠政府来推动是很难的。”一位不愿具名的能源行业专家表示。

据介绍,我国第一座由城燃企业建设运营的大型地下储气库――港华燃气金坛储气库自2018年10月投运以来,经营情况也一直不理想。

气价改革和项目建设统筹规划

都不可或缺

事实上,在推动储气设施建设上,相关部门采取了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提高中央财政补贴、开展督导组督察及约谈等方式,以期加快推动我国储气能力提升。但在多位受访者看来,行政式干预的作用相对有限,城燃企业储气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最终还是要用市场化的手段去解决。

郭焦锋指出:“现在城燃面对的气价比较多样,有些是政府指导价,有些是市场化。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把除供居民外的天然气价格都放开,由市场决定;居民气价则按照成本加成法,即合理成本加合理利润。这样就可以顺利把储气成本化解到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理顺城燃领域所面对的终端用户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

“我国的管道气价格还是双轨制,必须进一步进行价格体制改革。”姜银涛直言,“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粮食价格改革前,粮食价格由国家管控,后来价格放开了,也并没有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真正的市场会自我进行完善。有贵的气,就有企业去进口便宜的天然气。价格改革可以推动整个产业的变革升级,催生出新的产业。”

上述不愿具名的能源行业专家也表示:“应该建立一个市场形成价格的、可以把储气成本覆盖掉的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减少行政干预,现在行政偏多了一些。”

价格市场化的问题之外,多位专家表示,统筹规划也必不可少。

“在各省层面还是应该有个统筹,特别是建罐条件比较困难的内陆省份,应该协调供气企业与城燃企业开展战略上的合作,共同建设储备设施。另外,异地建设、异地租赁或本地租赁并不是不好,但怎么去监督,有关部门得承担起跟踪、监督、督导职责,避免储气服务合同出现空转。”上述参与督导组的专家说。

姜银涛也表示:“省内要有整体的规划,统筹考虑,集中建设,而不是各市建各个市的,各企业建各企业的,这样既不经济,也不符合科学规划的精神。只会是事倍功半,而且造成很大浪费。”

最新相关

贵州产!5个9的"足氢"

4个9的足金很多人见过,但是5个9的“足氢”多数人未必见过。5月10号,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将在六枝特区举行。仪式当天,西南地区首列氢燃料电池火车头...

加快实现氢能全产业链突破

4月28,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的我国首份氢能发展报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