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数十项技术专利免费开放,长城汽车主动揭秘大禹电池安全技术

9月24日,长城汽车正式对其耗时一年所开发的大禹电池技术进行“揭秘”。据该公司介绍,大禹电池可实现电芯化学体系全覆盖,任意位置的单个或多个电芯触发热失控的情况下保证电池包不起火、不爆炸。

同时,长城汽车宣布,将大禹电池技术的数十项相关专利对行业免费开放。根据规划,“大禹电池”将于2022年全面应用,搭载长城汽车旗下不同品牌的新能源系列车型。该电池的首搭产品为沙龙品牌旗下的首款车型。

据长城汽车介绍,大禹电池的设计理念就是“变堵为疏”,类似于大禹治水的理念。该电池可以将气火流按照设计通道安全疏导出电池包外,从而避免电池包出现热失控起火和爆炸的情况。开创性构建了整包级,热失控燃烧模型,实现气流和火流多维度拟合仿真。

在“变堵为疏”的理念指导下,大禹电池拥有8项核心全新设计理念,包括热源隔断、双向换流、热流分配、定向排爆、高温绝缘、自动灭火、正压阻氧、智能冷却等。

大禹电池采用“控+导=通”的技术原理,控是电芯热阻隔、模组级阻隔、绝热材料覆盖,导为灭火盒阻火设计和PACK定向排爆,最终通过定向排爆流场、温度场、阻火盒、传导传热四个方面实现排爆、降温、导热等。

长城汽车为大禹电池构建了“4层5维”的底层安全矩阵,来实现电池热失控安全全防护。“4层”包括电芯、模组、电池系统、整车四层匹配,“5维”包括电芯测试、系统数据、安全设计、虚拟仿真、测试验证五个维度设计理念。

通过多维度的保护,大禹电池拥有电池本体失效、PACK失效、BMS失效3大维度39个热失控故障节点。

未来,长城汽车还将持续开展大禹电池技术设计优化和测试验证,针对不同化学体系电芯和不同规格电池包形成多维度矩阵式安全解决方案。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明确提出30、60的双碳目标。汽车电动化是助力“双碳目标”达成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用户决定是否选购电动汽车的关键因素。当前的车用动力电池电芯仍面临内部缺陷、一致性差异、滥用等挑战,无法做到绝对“零热失控”。

为满足续航和动力性需求,当前大电量电池包仍然以高镍三元电池为主。因此,解决三元电池的热失控安全问题仍然是行业的热点。大禹电池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诞生的。

大禹电池技术是长城汽车在能源革命、全面电动化技术变革中取得的重要突破之一,有助于“科技长城”的理念推广。大禹电池技术专利对外开放,使类似“控+导=通”一体化热失控安全矩阵技术,不再成为行业护城河,加速电池安全技术的发展。

长城汽车将继续全面推动旗下产品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根据规划,该公司目标在2023年实现年产销280万辆,并在2025年实现全球年销量400万辆,其中80%为新能源汽车,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

未来五年,长城汽车计划累计在研发层面投入1000亿元,力争2045年全面实现碳中和。长城汽车也成为首家提出碳中和目标的中国汽车制造商。

本文来源于亿欧,原创文章,作者:张宇簇EO。转载或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最新相关

贵州产!5个9的"足氢"

4个9的足金很多人见过,但是5个9的“足氢”多数人未必见过。5月10号,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将在六枝特区举行。仪式当天,西南地区首列氢燃料电池火车头...

加快实现氢能全产业链突破

4月28,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的我国首份氢能发展报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