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清华大学张强课题组在电解液离子–溶剂化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张强课题组在锂电池电解液的研究中构建了离子–多溶剂复合模型,并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等方法探究了离子–溶剂相互作用对电解液稳定性的影响。

开发先进储能器件、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构建可持续发展能源体系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迫切需求。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技术由于能量密度等方面的限制,越来越难以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发展基于金属锂负极的下一代锂电池技术成为了当前研究重点,但同时对电解液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入理解电解液溶剂化结构和构效关系,探究其微观化学原理,是开发新型电解液体系的重要前提。

针对常规有机电解液与碱金属负极界面不稳定机制不明的问题,张强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工作建立了离子–溶剂化学模型,在分子和电子层面揭示了溶剂分子在金属负极表面还原分解的化学本质。电解液中阳离子与溶剂相互作用形成离子–溶剂复合结构,会显著降低溶剂的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能级,从而使溶剂分子在负极更容易得电子、发生还原分解,甚至产生可燃性气体(图1)。这一规律在各类有机溶剂和碱/碱土金属负极体系中均成立,具有很好的普适性。

图1.纯碳酸丙烯酯(PC)溶剂(a)和高氯酸钠-碳酸丙烯酯电解液在Na负极表面分解产气现象比较

该研究团队进一步将离子–溶剂模型从单一溶剂拓展至多溶剂体系,以深入探究实际电解液中的溶剂化结构和电解液组分的氧化还原稳定性。研究发现,相对于纯溶剂分子,离子–多溶剂复合结构中配位溶剂的最高被占分子轨道(HOMO)和LUMO能级均降低,与Li+–溶剂的平均结合能之间呈现线性正相关规律。这和离子–单溶剂复合结构中溶剂HOMO和LUMO能级的变化规律一致,进一步凸显了离子–溶剂化学规律的普适性。此外,离子–多溶剂复合结构的HOMO/LUMO能级和结合能与其溶剂化环境紧密相关。溶剂化环境介电常数越大,锂离子与溶剂间作用越弱,HOMO与LUMO能级变化越小(图2)。这一发现为设计新型电解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关成果以“锂电池电解液中的离子–溶剂化学:从单一溶剂到多溶剂复合物”(Ion–solvent chemistry in lithium battery electrolytes: From mono-solvent to multi-solvent complexes)为题发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办的《基础研究》(Fundamental Research)期刊上。论文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长聘教授张强,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水木学者陈翔博士和博士生姚楠。

图2.离子–溶剂复合物的HOMO/LUMO能级变化和结合能比较

图3. 2021年第一卷第四期《基础研究》封面

基于离子–化学模型,张强课题组最近发展了阳离子添加剂、弱溶剂化电解液、锂离子溶剂化壳层阴离子设计、阴离子受体等电解液设计策略,构建了稳定的电解液–负极界面,为开发下一代高安全二次电池体系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基于对锂电池电解液溶剂化化学的深入理解,张强课题组最近在《化学研究述评》(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发表综述论文《锂电池电解液基本相互作用的原子层次理解》(Atomic Insights into the Fundamental Interactions in Lithium Battery Electrolytes),全面总结了锂电池电解液中锂离子、溶剂分子、阴离子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构效关系,从原子层面上理解电解液设计的一般规律,最后提出结合锂键化学理论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加速电解液的开发与设计。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清华大学水木学者项目、清华大学计算平台的支持。

最新相关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

中国成为全球水电解制氢领域领导者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

辛集市举办氢能自行车骑行体验活动

今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辛集市举办“氢启未来 向‘辛’而行”氢能自行车骑行体验活动。本次活动骑行线路全长15.73公里,串联了辛集国际皮革城、清河湾公园、润泽...

氢能出海机遇探析

近年来,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载体,在交通、工业、储能和发电等领域的需求快速增长。中国推动氢能产业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已形成“走出去”趋势,推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