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致敬,中国新能源汽车30年

中国储能网讯:从1992年到2022年整整30年间,中国新能源汽车由零到一,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这其中,离不开工程技术人员发明创造和科研攻关,离不开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和强烈事业心,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持续不断地优化市场环境,更离不开消费者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的社会责任担当。本文梳理了中国新能源汽车30年发展脉络,总结产业发展经验,并对未来发展提出思考。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92~2006年):以科研攻关项目为主的探索阶段,实现产业培育。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着力探索能够成为世界汽车大国的跨越式发展道路,从“八五”到“十一五”,用连续4个“五年计划”推进电动汽车研究,制定产业规划,逐步形成政产学研协作机制。到“十一五”末期,建成15个国家重点试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电动汽车研发平台48个,目录公告新能源汽车350余款,初步形成15万辆电动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

2.第二阶段(2007~2017年):示范运营阶段,产业进入导入期。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汽考察时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明方向。这一阶段,示范运营成效显著,产业链企业蓬勃发展。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33万辆,占全球销量近60%,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03年,比亚迪开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持续耕耘。2009年成立的北汽新能源,是国内首家新能源汽车股份制公司和首家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曾连续7年位居我国纯电动汽车销量第一。

3.第三阶段(2017~2020年):市场化发展和对外开放阶段,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

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2020年底保有量超过492万辆。以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广汽埃安为代表的传统自主品牌向高低两端发力,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表现强势、尾部企业加速退出,以特斯拉国产化为代表的外资及合资品牌电动化布局全面提速,传统豪华品牌奋起直追,加速转型进程,市场逐渐形成四大阵营竞争格局。

4.第四阶段(2021年至今):“双碳”目标引领行业高速发展,进入产业普及期。

2021年、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爆发式增长,销量分别为352.1万辆、688.7万辆,渗透率达13.4%和25.6%。国际化扩张迅速,产业开启全球竞争。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

商用车新能源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如北汽福田已形成涵盖车辆研发、制造、燃料供给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关键零部件及核心技术基本自主可控,并成为我国氢燃料电池整车排头兵。宇通在新能源客车方面也位居行业前列。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经验

经过30年发展,我国培育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与消费市场,新能源汽车产业亮点纷呈。

1.中央政府持续完善顶层设计,规划引领行业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提供有力保障。

经过十余年持续探索,2007年我国选择新能源汽车作为振兴汽车产业的国家战略,制定产业规划并持续更新,确保连续性。财政补贴政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力推动了产业发展,奠定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基础。

2.“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助力产业健康发展。

政府注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持续完善产业政策、消费政策,制定技术路线图、产品强制性安全要求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企业作为发展主体,以市场为中心,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产业链培育等方面提前谋划、主动作为,市场竞争力实现质的飞跃;高校和科研机构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对标对表,并立足实际持续科研攻关,使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基本实现自主可控。

3.销量实现跨越式增长,自主品牌企业占据主导。

我国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消费国,销量从2011年不足6000辆到2022年688.7万辆,增长了1000倍以上;渗透率由2016年的1%提高到2022年的25.6%,提前3年实现2025年规划目标。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十名企业中,自主品牌占九席,销量占比达79.9%。与燃油车相比,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在各细分市场都取得了巨大的渗透率优势。

4.产业竞争力稳步提升,供应链体系本土化进一步增强。

我国已基本建成本土化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关键原材料与技术基本实现自主可控。“三电”核心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电机电控领域拥有一批优秀企业,电驱动向集成化、高效化发展。部分企业实现碳化硅功率器件自研自产,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产业由电动化为主的1.0阶段迈向与智能网联融合发展的2.0阶段,搭载先进电子电气架构、高算力芯片、车载操作系统、激光雷达等核心技术的新能源汽车成为产业竞争重点。

5.示范运营和各地市场全面启动梯次推进,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应用城市。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有33个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0万辆,其中上海、深圳、北京、杭州、广州超50万辆。截至2022年底,上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94.5万辆,占汽车保有总量的19.8%,保有量排名居全球首位。

6.产业人才不断聚集,形成较为完整的人才梯队及体系。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人才工作部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从业总数突破150万人。人才涵盖产业全生命周期各环节领域,形成由院士专家领衔,研发人才、技能人才为核心的人才梯队。

7.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综合效益明显。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长、覆盖面广,上下游关联产业超过100个,它的发展重塑了汽车产业原有垂直封闭产业链条及汽车高端零部件产品的生态环境,牵引整个产业体系转型升级。截至2021年底,新能源汽车整车累计消费约1.6万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产值约4.8万亿元。

对下一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思考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电池原材料和车规级芯片等“卡脖子”领域亟待突破;成本高于售价及产能利用率不足,整车企业减亏扭亏压力大;部分城市对新能源汽车实行总量限购或差异化政策,还需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和产业生态;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较低,大城市新能源商用车通行权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智能网联化在电动汽车的优势向燃油车和商用车转移共享还需加快推进。笔者认为,产业界需要在以下方面继续探索。

1.全社会全行业要坚定不移地推动电动化向纵深发展。

继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进一步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效率与功率,提升环境适应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充电效率,满足全气候、全场景使用需求。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区域发展不平衡,东北与西北市场发展不足。在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含增程)、氢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选择上,应结合各地优势,因地制宜,宜电则电、宜混则混、宜氢则氢。

2.混合动力车开始发力,成为新的增长点。

得益于相对较低的购置成本、无里程焦虑、更好的环境适应性等优点,我国插电式混动(含增程)汽车开始发力,2021年、2022年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40%、152%,远高于纯电动汽车增速。传统车企在燃油车方面通过长期积累形成了一定优势,具备条件加快发展增程式车和插电式混动车,可以有效利用燃油车的存量资源,推动企业实现新能源化发展。

3.智能网联技术要由新能源汽车向外嫁接,实现资源共享。

当前以新能源汽车为主搭载的智能网联技术取得较快发展,要加快向燃油车和商用车嫁接,实现资源共享。其中,商用车的智能化需求主要来自于监管和驾驶员两方面。目前看,智能网联化技术产品在干线物流的队列自动驾驶技术应用效果明显,两车综合平均节能超10%。

4.持续推进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向跨域集中式转变。

在当前整车电子电气架构演进中,需完成功能整合,多个独立网络内整合,中央网关协调通信,跨域功能整合,并通过中央域控制器实现降本。整车企业除了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外,还要主动整合国内外软件、硬件相关系统供应商,共同推进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不断优化升级。

5.汽车企业要全产业链转型,走并轨发展道路。

企业不能简单地把燃油车和电动车分成两个事业部来发展,要把增长的不盈利(电动车)和盈利的不增长(燃油车)并轨合一,向新能源化转型。传统车企要积极拥抱行业变化,助力传统内燃机与电驱动技术结合,向高效率、电气化升级,推动新旧动能平稳转换,并在发展新能源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燃油车资源与成果。在核心技术升级开发方面,要梳理出哪些自己干、哪些通过合作合资干。

6.不断研发推广新技术、新模式,推进电池资源回收利用水平。

目前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回收渠道不畅通,回收电池缺乏标准和数据信息,梯次利用量达不到经济规模,电池梯次利用拆解回收技术存在短板。应加强产业链协同,持续进行科技攻关,提高电池回收利用水平。加快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规范回收乱象,畅通物流渠道,建立以城市群为中心的区域回收利用基地等。

7.汽车行业要通过节能减排践行“双碳”战略。

据中汽中心估算,汽车行业约占全国碳排放的7.5%,所以要全面推动汽车全产业链低碳发展。要进一步加快商用车新能源化步伐,特别是加快换电重卡、公交车及物流车电动化和干线物流的氢燃料商用车推广。此外,还要加速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制造环节的节能减排。

8.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加快国际化步伐,引领全球智能电动车发展。

无论市场增长还是企业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都有先发优势。以比亚迪和造车新势力为代表的新能源整车企业及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企业不仅率先在欧美日发达国家销售产品,还开始投资建厂,远景动力、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动力电池公司也加快出海建厂步伐。下一步,中国新能源车企要在产品准入标准、电池标准、“双碳”措施上参与国际合作,同时进军海外资本市场,不断扩大产品、技术、品牌、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筚路蓝缕的创业过程,致敬前辈、砥砺前行是行业心声。

致敬中央政府的英明决策,以及各部委在战略制定、规划设计、政策保障等方面对产业的全方位引领与支持。

致敬以钱学森、万钢为代表的科学家和行业领导,超前谋划、精心制定产业发展路线图,持续攻关突破核心技术,为我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致敬电动汽车百人会及陈清泰理事长,为产业发展搭建平台、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致敬以王传福、曾毓群为代表的产业先驱者们,在行业前景不明的起步期,坚定信念持续投入、开疆拓土,从无到有建成了较完备的新能源汽车本地化产业链。

致敬以蔚来、理想、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以比亚迪、北汽、上汽通用五菱、广汽、吉利、长城为代表的传统企业,大家接续奋斗,共同发展壮大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致敬广大新能源汽车用户,一路陪伴新能源汽车产品走向成熟,用户的表扬、支持和批评,鞭策着行业不断成长。

  (作者系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最新相关

高乐股份: 半固态电池预计7月中旬送样

在5月13日的业绩说明会上,高乐股份表示,公司与尼古拉研究院合作研发的钠电池项目主要为半固态电池,目前尼古拉研究院已经完成相关电芯中试线的建设,有初步的电芯样品,但是还需要对工艺细节进行...

解惑!工商业光伏配储常见问题答疑

随着国家"双碳"政策的推出、能源转型的持续推进,加之工商储的经济性凸显,众多企业迅速涌入引爆了工商业储能市场,据《2023中国工商业储能发展白皮书》显示,预计至2025年末,中国工商业储能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