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电力辅助服务价格传导机制正加快完善

北极星储能网讯:随着我国能源转型快速推进,预计到2025年、2030年,新能源发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占比将分别达到18.6%和25.9%。当可再生能源渗透率超过15%时,电力系统灵活运行将成为关键。2021年12月,国家能源局下发了新版《电力并网运行管理规定》《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下称“新版两个细则”),进一步完善电力辅助服务价格传导机制,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并网及辅助服务主体由发电侧拓展到新型储能及负荷侧。新型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由源随荷动的实时平衡模式向源网荷储协调互动的非完全实时平衡模式转变,负荷侧及储能等将在电力系统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旧版并网及辅助服务主体主要是火电、水电等常规电源,而新版两个细则在常规电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到风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抽水蓄能、自备电厂和新型储能、可调节负荷等主体,并新增新能源、新型储能和负荷侧并网主体的技术指导及管理要求,更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发展趋势。

丰富电力辅助服务产品。新型电力系统是对传统电力系统的升级,新能源将成为装机和电量主体,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发用电一体的“产消者”将大量涌现。同时,电力系统将由以同步发电机为主导的机械电磁系统向以电力电子设备和同步机共同主导的混合系统转变。

旧版辅助服务产品主要包括调频、调峰、备用、无功、黑启动等品种,而新版辅助服务产品增加了转动惯量、爬坡、调相、稳定切负荷等品种,进一步解决新能源出力的间歇性、波动性、弱惯量支撑等问题,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完善用户共担共享辅助服务机制。旧版辅助服务考核和补偿市场主体主要是发电企业。自2015年电改9号文出台以来,我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中长期电力交易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但辅助服务市场考核与补偿主体仍主要是常规火电。虽然部分地区将风电、光电等纳入辅助服务市场考核范围,但上下游价格传导机制并不完善。为此,新版辅助服务按照“谁提供,谁获利;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辅助服务考核补偿机制,形成由发电企业、市场化电力用户等所有并网主体共同承担的辅助服务分摊格局,进一步完善辅助服务市场交易机制,降低电力系统的辅助服务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跨省跨区辅助服务机制建设。我国水电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等西南地区,风光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负荷重心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可再生能源更大范围优化配置和协同消纳,这使得跨省跨区电力市场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跨省跨区电力交易主要以年度、月度、周度和多日等中长期合约交易为主。2021年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批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省间电力现货交易规则》,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省间电力现货交易。对此,新版辅助服务市场将助推跨省跨区电力辅助服务机制建设,有力支撑新能源跨省跨区市场化交易,促进新能源在更大范围消纳。

有利于火电盈利修复。在此前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中,发电企业既是辅助服务补偿方又是被考核方,考核费用相当于“左手倒右手”,参与电力市场的积极性不高,更多是为了完成考核要求。而新版辅助服务按照“谁提供、谁获利;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逐步建立电力用户参与的电力辅助服务分担共享机制,并根据不同类型电力用户的用电特性,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分担标准,辅助服务费用将逐步向用户侧、新能源发电机组转移,火电分摊的辅助服务费用将下降,获得的服务收益将提高。同时,新增转动惯量、爬坡等辅助服务品种,有利于火电拓展收益来源。

推进用电侧商业模式创新。2021年底,电价改革取消了工商业目录电价,科学划分峰谷时段,将峰谷价差进一步拉大到3:1,部分地区不低于4:1,并建立尖峰电价,为用户侧商业模式创新奠定了电价基础。

此前,用户侧资源很难接入电网调度并参与电力辅助服务,而新版两个细则将传统高载能工业负荷、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虚拟电厂等负荷侧并网主体纳入统一调度和分级管理,并推动其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电价改革及新版两个细则有利于推动工商业用户用能模式创新,以及用户侧储能、虚拟电厂、电动汽车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同时有利于推进综合能源发展及用户侧灵活性资源建设。

推动新能源向稳定电量电力主体转变。新版两个细则要求新能源并网要具备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调节能力,同时提高新能源发电分摊的辅助服务费用,因此新能源项目的收益率将有一定下行压力,这将倒逼新能源技术进步和市场化竞争。

新版两个细则的目的是促进新能源发展和消纳,要求发电侧并网主体具备相应的调频、调压、调峰能力,加快新能源向稳定电量电力主体转变,这将有利于推动三北光热、新型储能、存量火电、调节型水电与风电、光伏发电互补调节的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推动西南水电与风电、太阳能发电协同建设。

预计今年煤电公共事业属性将增强,盈利有望修复,灵活性改造将加快。同时,新型储能、抽水蓄能、负荷侧响应、虚拟电厂、可中断负荷等迎来快速发展期,对新能源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此外,绿电交易及新能源跨省跨区市场化交易将进一步扩容。

最新相关

1GWh,又一中企拿下储能大单!

近日,远景能源与欧洲可再生能源生产商GoldenPeaks Capital(简称"GPC")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MOU),将在欧洲供应和部署1GWh储能项目。根据协议,远景能源将提供其最新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储能系统技...

六氟磷酸锂价格上行

数据显示,六氟磷酸锂价格自2025年9月16日起持续上涨,至2025年10月13日达到68,800元/吨,较9月16日上涨21.13%。六氟磷酸锂主要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应用终端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等行业。据...

甘肃公示1家虚拟电厂市场注册信息

10月13日,甘肃电力交易中心公示受理注册的虚拟电厂相关信息,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售电公司管理办法》和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甘肃省虚拟电厂建设与运营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

14GWh,2企又签储能大单!

在ESIE 2025上,已经有多家储能企业签下大单,据不完全统计签约已超过14GWh。4月10日,力神(青岛)分别与威腾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通盛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绿中科锂电容、常德昆宇、Am...

下调10%!又一省节假日实施深谷电价

4月8日,《湖北省发改委关于实行节假日深谷电价机制相关事项的通知》发布。其中提出,在现行工商业分时电价机制基础上,每年春节、劳动节、国庆节设置日间深谷时段(9: 00一15: 00)。根据文件,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