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大众汽车十亿国内建厂,布局动力电池供应链,能否改变新能源汽车格局?

造车、造车、造车,2021年似乎是新能源汽车大爆发的一年,大大小小公司纷纷加入造车行列。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大众也在默默布局新能源汽车行业。

造车,对于大众这家历史超过百年的企业来说,自然是手到擒来。大众需要考虑的并不是短时间的热门车型,而是未来十年二十年汽车行业格局。

今年年初,大众汽车宣布,该公司制定了在本世纪20年代结束前的:“超级电池工厂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目标,就是在欧洲建立六家电池工厂,逐步实现大众新能源汽车电池自给自足。今年九月,大众汽车集团再次曝出消息,将在中国合肥投资10亿人民币开工建设电池系统工厂。由此可见,大众“超级电池工厂计划”覆盖范围正从欧洲蔓延到亚太,一个全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巨头正在形成。

电池才是电动汽车核心

燃油车时代,汽车的核心是什么?面对这个问题,老司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每个人对汽车的理解各不相同。可到了电动汽车时代,之前的答案统统作废,影响电动汽车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汽车动力电池

顾名思义,动力电池负责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来源。电动汽车内部没有发动机,取而代之的是电动机。电机的结构相对简单,永磁体、电磁线圈、转子与动力输出端。与发动机相比,点击笔直的转轴无需复杂的活塞连杆结构,做功过程相对简单。因此,在电动汽车内部,动力电池更加重要。

燃油车的动力来源为汽油/柴油,不同品质的汽油/柴油虽然可以影响汽车续航与发动机使用寿命,但是与电动汽车相比,汽油/柴油的重要性远远比不上动力电池。动力电池构造复杂,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都会影响到动力输出与汽车续航。

此外在成本上,动力电池也是电动汽车最为重要的零部件。据了解,动力电池占电动汽车总成本的38%左右,动力电池的价格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定价。

市面上,主流电动汽车大多采用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新能源汽车代表企业特斯拉,最早与松下电池达成合作,后来为了压低价格,与LG、宁德时代先后达成供货协议。而这三家,也正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御三家”。

松下是日本公司,LG是韩国公司,宁德时代是国内公司,东亚三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几乎占据了整个市场。SNE Research资料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及市占率排名前列的全是东亚企业。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生产制造全部都得看东亚企业脸色,自然不是大众汽车希望看到的景象。为此,大众汽车制定了一整套计划,企图实现动力电池自给自足。

大众汽车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

2019年底,大众汽车发布了全球电动化战略,预计在未来十年推出75款电动车型。然而,2020年一次紧急断供,让大众意识到电动化战略缺失了最为重要的一环――动力电池。那是当年2月,大众旗下新能源汽车奥迪E-tron准备量产,可原定的供货商LG化学在波兰的动力电池工厂产能有限,无法向奥迪提供足够的动力电池。

奥迪电池断供时间发生后,大众意识到必须将动力电池生产制造掌握在自己手中,否则正在进行的电动化将难以顺利进行。

从头开始研发生产动力电池,大众等不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收购成熟企业。在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LG化学、松下电池股价偏高,大众汽车集团难以承受。特别是市占率排名第一的宁德时代,市值破万亿,根本不是大众集团买得起的公司。

排名分列2-5位的LG化学、松下电池、三星SDI 、比亚迪、SKI,每一家都有一个巨无霸般的母公司。LG、三星、松下、SK自不用说,比亚迪本身也是一家独立的汽车厂商,自然不会轻易出售电池业务。

排名第六的中航锂电属于国企,不可能出售。因此,大众就将目光瞄准了排名第七的国轩高科。国轩高科当时市占率仅为300亿,体量相对较小。技术方面,国轩高科磷酸铁锂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超190Wh/kg,而三元电芯产品也已完成设计验证并实现量产,单体能量密度超过210Wh/kg,循环寿命突破1500周。与动力电池第一梯队企业相比,国轩高科没有明显劣势。

市值低、技术稳定,对于大众来说,国轩高科是其切入新能源电池领域最为合适的选择。于是,在去年5月,大众汽车宣布斥资74亿人民币,收购国轩高科26.47%股份,一举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有了国轩高科加入,大众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布局更有底气。根据大众与国轩高科签署的合作协议,双方将联手在大众汽车集团萨尔茨吉特工厂优化生产布局、设备部署及生产工艺流程,以加速实现电芯工业化生产,并开发首个采用标准电芯、用于大众汽车集团常规量产车型的电池应用案例。

除了国轩高科,大众在欧洲也收购了不少动力电池制造商。早在2019年3月,大众集团宣布与Northvolt共同组建欧洲电池联盟,以推动整个欧洲电池技术的研究。这家初创公司的创始人来自特斯拉供应链管理部门,在成立之初就得到了足够的融资。欧洲投资银行担任Northvolt项目的出借人之一,其将向Northvolt提供3.5亿欧元贷款。

大众集团在2019年收购了Northvolt 20%的股份,同时传言大众将与Northvolt联手在萨尔茨基特建设电池工厂。值得注意的是,Northvolt并不是一家技术主导的初创公司,其在动力电池研发、生产、制造领域都存在诸多不足。或许,这也是大众集团收购国轩高科的原因之一。

在完成与两大电池厂的合作之后,大众正式公布电池厂规划:

第一个工厂在瑞典,2023年投产,为豪华车型生产电芯(与Northvolt合作,40 GWh产能);第二个工厂在萨尔茨基特,预计2025年投产,为走量车型生产电芯(与国轩高科合作);第三个工厂计划在西班牙或葡萄牙,计划在2026年投产(合作对象不明);第四个工厂计划设在东欧,计划在2027年投产(合作对象不明)。

十亿国内建厂,改变新能源汽车格局?

从大众电池厂规划中可以看出,所有电池厂都位于欧洲,对国内市场并没有太大影响。然而,合肥电池系统工厂的投产,或许将改变国内市场格局。

动力电池组内部由无数个电芯组成,若干个电芯集合在一起,配上外包装、散热组件等零部件,组成一个完整的电池系统。今年7月,大众集团与国轩高科就动力电池电芯签署合作协议,双方拟在合肥新站高新区建设2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专注为大众汽车生产标准电芯。

而决定新能源汽车安全的动力电池系统,大众汽车决定自己来做。大众在德国布伦瑞克的工厂是电池系统规划、开发和生产领域的先行者。国轩高科的电芯配上大众自家的动力电池系统,就组成了完整的动力电池供应链。

根据大众电池日上公布的数据,大众亲自参与动力电池生产后,在生产过程中有望将电池的成本降幅逐渐提升至最多50%,量产车型上也能看到最多30%的电池成本下降;言外之意,未来大众汽车的电池系统每千瓦时成本有望降至约合人民币775元以下。

自造电池成本低、供应量有保证,有了这些作为基础,大众汽车就可以在新能源汽车时代长驱直入,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按照规划,大众汽车2025年在华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150万辆,意味着动力电池的需求将会达到75GWh。如今,国轩合肥新站基地预计产能才20GWh,大众电池系统工厂初期产能也才15-18万电池组。如果要达到规划中的目标,意味着在未来四年内,国轩高科供应大众的电芯产能至少需要提高三倍,大众电池系统工厂产能需要提高十倍。

由此可见,10亿人民币投资建设的电池系统工厂仅仅是个开始,未来大众将在电芯与电池系统上投入重金,确保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自给自足。就像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说的那样:“平台化战略是我们的竞争优势,将助力我们迈入电动出行时代。随着未来几年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大幅增长,我们需发力电池系统等关键零部件领域,强化自身在电动车价值链上的优势,最大程度发挥整个集团的协同效应和创新能力”。

图源:大众官网、pixabay

最新相关

钒电池,东风又至

作者: 赛文,编辑: 小市妹过去的两年,在储能领域曾经名不见经传的钒电池忽然爆火,龙头一度集体上演市值翻倍的好戏。那么,出过风头的钒电池,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去年年中...

常温超导概念持续性几何?

常温超导概念持续性几何?

具有超导特性的材料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交通运输、国防军事、电力能源、医疗研究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但超导特性实现对环境等要素有严苛要求,这也让常温常压下的超导进入了人们的视...

中国石油负债1.1万亿!合理吗?

中国石油负债1.1万亿!合理吗?

2024年第一季度已经进入了尾声,国际大公司陆陆续续开始发布2023年的财报。而在中国石油财报里有个指标比较吸引人注意,就是负债,竟然高达1.122万亿。国际油价连续两年处于高位,中国石油负债居...

钒电池,东风又至

作者: 赛文,编辑: 小市妹过去的两年,在储能领域曾经名不见经传的钒电池忽然爆火,龙头一度集体上演市值翻倍的好戏。那么,出过风头的钒电池,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去年年中...

常温超导概念持续性几何?

常温超导概念持续性几何?

具有超导特性的材料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交通运输、国防军事、电力能源、医疗研究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但超导特性实现对环境等要素有严苛要求,这也让常温常压下的超导进入了人们的视...

中国石油负债1.1万亿!合理吗?

中国石油负债1.1万亿!合理吗?

2024年第一季度已经进入了尾声,国际大公司陆陆续续开始发布2023年的财报。而在中国石油财报里有个指标比较吸引人注意,就是负债,竟然高达1.122万亿。国际油价连续两年处于高位,中国石油负债居...

华为前员工接盘,打造一个电池IPO

华为前员工接盘,打造一个电池IPO

文/瑞财经 李姗姗华为前员工的创业阵营中,跑出IPO企业似乎成了家常便饭。前有7名华为离职员工打造的一博科技(301366.SZ)成功登陆创业板,后有睿联技术、汉朔科技、芯旺微等华为前员工成立的企...

锂电上游企业"暴雷"

在2022年实现躺赚后,2023年电池上游企业业绩应声下滑,有着"锂王"之称的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降近70%。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业绩下滑,电池上游企业赚钱能力...

锂供给分析及锂价底部到底是多少?

锂供给分析及锂价底部到底是多少?

之前很多朋友问关于锂供需情况及锂价底大概区间是多少?今天来说一下关于锂供给,也说说我认为的锂价底部区域为多少。首先,我们来看看目前全球主要锂供应来自哪里。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资料,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