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液流电池离子传导膜研究方面新进展

北极星储能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团队在液流电池离子传导膜(ICM)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以膜的离子传递机理研究为基础,根据机理指导膜结构设计,大幅提升膜的性能,再对膜进行中试放大,在酸性和碱性液流电池电堆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性能。这项工作打通了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的路径,对接下来的应用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液流电池是可再生能源广泛应用和未来实现零碳排放最有前景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在宽pH范围内具有高稳定性和离子电导率的ICM对于提高液流电池的性能至关重要。研究人员对ICMs的材料和结构设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由于对离子传输机制缺乏了解,液流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受到限制。最重要的是,学术研究和产业化之间存在鸿沟,将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的工作非常罕见。

在本工作中,我们报告了一个聚苯并咪唑(PBI)膜从机理研究到中试放大的案例。通过对膜的离子传递进行系统的测量,我们发现PBI膜具备两性离子传递性质,这导致其无论在酸性还是碱性溶液中,都会由于高分子骨架的质子化或去质子化,对质子或氢氧根产生强烈的Donnan排斥效应,而质子与氢氧根恰恰是具有高淌度的离子,这一排斥作用降低了膜的电导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用酸溶胀法增大PBI膜分子链间距,削弱Donnan效应,同时增大膜内含水量,使水分子在膜内形成连续的氢键网络,为质子的Grotthuss跳跃传递提供有效的传递路径,从而大幅提升质子或氢氧根的膜内传导率。接下来,我们将酸溶胀的PBI膜进行放大制备,并组装电堆进行中试放大,组装酸溶胀的PBI的全钒液流电池电堆和碱性锌铁液流电池电堆均展现了优异的电池效率和循环稳定性,说明酸溶胀的PBI膜具有广泛的pH适用性。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阐明了离子传输机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这对液流电池的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Performance PBI Membranes for FlowBatteries: From Transport Mechanism to Pilot Plant”为题,于近日在《能源与环境科学》(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我部2016级博士研究生戴卿。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电化学储能技术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专项“变革性洁净能源关键技术与示范”等项目的支持。

最新相关

源网荷储协同助推南昌低碳用能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江西南昌,这座充满活力的省会城市,正以昂扬之姿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南昌供电公司深入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积...

小型微电网打造"能源方舟"

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能源学院楼内,一台台基于先进电源、负载构成的小型微电网系统悄然运转。没有隆隆作响的机房,也没有纵横交错的电缆,整个实验室的供电系统正通过一套精密的“智慧大脑&r...

超3.8GWh储能标的!又有多企中标

近日,又有多家企业宣布中标信息。其中,天合储能中标中国石化的4MW/10MWh矿业储能项目;赣锋锂电、中国能建各中标了超1GWh构网型储能项项目。此外,另有龙源环保中标长源电力旗下全资公司国能长...

加速固态电池产业化

◇半固态与全固态电池的路线之争,本质是产业优先级选择: 半固态以务实性降低变革风险,适合当下中国市场;全固态以性能锚定未来,契合日韩电池厂商技术突围战略◇我国固态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仍然...

湖北南漳抽水蓄能电站导流洞顺利贯通

2025年10月10日,湖北南漳抽水蓄能电站导流洞工程全线顺利贯通,为后续工程推进按下"加速键"。湖北南漳抽水蓄能电站导流洞全长505米,自工程启动施工以来,三峡建工南漳抽蓄项目部开展精细化管控,...

1.2元/Wh!宁夏200MW/800MWh储能电站EPC招标计划

10月13日,石嘴山市能达储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发布石嘴山国家高新区独立新型储能项目招标计划表,估算投资96000万元,约合1.2元/Wh。建设1座容量为200MW/800MWh的储能电站,包括建设1座储能电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