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就制造业,装什么大尾巴狼!”
在业绩下滑、股价波动之后,最近的宁德时代又多了一条争议。
不久前,前国金证券分析师裴培在自己的朋友圈直言,“宁德时代一年的研发费用,比互联网行业公认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小米集团都不如,还什么硬科技呢。简直是痴人说梦。”

而就在不久前宁德时代2021年的业绩说明会上,面对下跌的股价,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略带不服地说道,“宁德时代作为快速成长的高科技企业,估值也应参考世界级高科技企业的早期水平。”
显然,两个人对“高科技企业”的定义差距不小。
事实上,不止是宁德时代,如果我们把各个动力电池企业的官网浏览一圈就会发现,“高科技”是官方介绍里必然出现的关键词。
那么问题来了,宁德时代乃至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究竟有没有技术含量,算不算得上高科技呢?
“近似来料加工”?
之所以质疑宁德时代的科技属性,裴培的主要理由来源于研发费用和研发人员总数。
根据分析师曾佑鹏说到。
而要延长这一阶段,在他看来,需要依靠的还是电池制造工艺、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出现和现有技术的迭代升级。
对于这一点,电池企业们显然也是明白的。
在业绩说明会上宁德时代曾透露,在材料创新上,他们还有高镍、高硅、M3P、钠电池、无金属电池、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结构创新上还有CTP、AB电池、CTC等新技术。
而此前蜂巢、国轩高科等二线电池企业,以及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等专注于固态电池的新兴电池企业,无一不在企图借助新技术改变行业竞争格局。
新能源产业目前处在发展早期阶段,小荷才露尖尖角。而相伴而生的动力电池行业,想必也还有大把的潜力吧。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