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燃料电池汽车"叫好不叫座"

中国储能网迅:“今年比去年的人多。”在近日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展台上,某电堆企业市场经理对记者发出感叹。现场未势能源、重塑科技、巴拉德等多家企业纷纷举行了新品发布和签约仪式,“里三层外三层”地聚集了来自电池整车、电堆系统、零部件、投资方及石油化工等行业内外人员。他们有的是来看新产品、有的是来找供应商,还有的是来给下半年市场形势探路……

与展会的“热闹”场景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市场“冰冷”的产销数据。2020年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仅完成1277辆,同比下降56.8%;今年1-4月销量依旧不振,仅完成188辆,同比下滑32.9%。高歌猛进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动力系统发展慢引进技术受限制

近年来,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迅猛,逐步形成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等产业集群,但目前仍以示范应用为主,距离规模化发展还有较大差距。

在德国莱茵TüV集团全球电力电子产品服务副总裁李卫春看来,我国燃料汽车推广受限于技术突破。他指出,国内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常规功率为30-60kW,130-150kW功率尚未广泛应用,而国外丰田、现代汽车研制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功率较大,但受制于外企核心技术保护和成本高昂等原因,国内难以引进。

“国内外技术指标仍存在较大差距。”未势能源总裁陈雪松也向记者坦言,我国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技术仍处于验证与考核试验阶段,系统的集成度、环境适应性、可靠性和寿命、成本控制、氢气储存等方面和国外仍有差距,同时,电堆性能、关键部件材料性能与生产、部件与电堆封装等方面的水平都亟待提升。

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长,涉及制氢、储运、加注、应用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存在“卡脖子”问题,都将影响整体进展。“仅加氢站高频切断球阀一个部件,就依赖从美国、日本进口。”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介绍,氢能产业链与压力容器、管道、密封件等通用机械密切相关,突破氢能运输装备可靠性制造技术,是产业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

发动机、加氢站成本及氢气价格均需下降

任何事物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燃料电池汽车推广也不可一哄而上”。

李卫春直言,国内燃料电池汽车市场需求小,短期内难以实现规模化,而投入生产研发的成本较高,未来5年将持续投入,但难以实现盈利。

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进一步指出,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卡在车辆贵、加氢贵两大难关上。目前,一辆燃料电池汽车售价约是燃油车的3倍、锂离子电动汽车的1.5-2倍;加氢站建设费用高达1200万-1500万元,每公斤氢气价格高达60-80元。在他看来,实现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应用,当务之急是大幅降低燃料电池发动机、加氢站建设成本和氢气价格。

衣宝廉表示,降低成本首先要从提高电堆的比功率着手,同时致力于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双极板、膜电极等关键零部件的批量生产,通过简化系统和电堆结构,降低燃料电池发动机成本。同时,在氢气价格方面,应研发抗毒的阳极电催化剂,让燃料电池也能“吃粗粮”,有助于降低氢气成本。

此外,上海捷氢科技副总裁候中军还认为,2025年我国燃料电池商用车规模要达到10万辆,才能支持产业可持续发展。

锁定应用场景并落地是当务之急

最新相关

湖南最大新能源"飞地"宁夏并网发电

继“宁电入湘”工程正式投产后,湖南能源发展再迎里程碑。在距离湖南1500公里的宁夏红寺堡戈壁滩上,由湖南能源集团投资建设的红寺堡区300万千瓦风光新能源基地一期100万千瓦光伏项目...

光伏反内卷: 做"减法"也要做"加法"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等6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聚焦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会议提出,光伏产业各方要深刻认识规范竞争秩序对光伏产业高...

江苏: "氢"风劲吹,绿能领航

在张家港的街头,你可能会遇到这种特别的公交车: 它们不“喝”油,只加“氢”。进站10分钟,就“能量满满”重新出发。这背后是江苏氢能产业的“硬实力&rdquo...

ABC分置法的背后是什么?

在光伏产业追求极致效率的道路上,BC电池因其正面无栅线、100%受光的特性,一直被行业公认为单结晶硅技术路线的终极形态。然而,自1975年首次被提出以来,BC技术因制造难度极高、成本居高不下,长...

《中国氢能发展指数设计及评估》

8月27日,在2025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决赛,中国氢能联盟正式发布《中国氢能发展指数设计及评估》(以下简称《产业发展指数》),动态跟踪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新特征、新趋势与新需求,为行业高质量发...

陕西"氢样本"

这两年“双碳”成为中国经济绿色转型的关键词,在“双碳”目标下,能源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是环境需求,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为了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

科技创新"串起"库车绿氢产业链

“从2023年6月投产以来,我们已生产约1.3万吨绿氢。同时,通过科技创新把绿氢产业链条串起来,推动氢能产业集群化发展。”近日,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氢能项目管理专家方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