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黄石统筹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延伸拓展全产业链

6月12日,大冶特钢氢能全氧加热炉应用示范项目传来好消息:通过燃烧系统的不断优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85%、能耗减少25%。

早在2023年,大冶特钢创造性地在特钢生产流程中,将氢能燃烧与纯氧燃烧技术相结合,应用实施富氢燃料全氧无焰燃烧系统,进行全国首例低碳加热炉应用实践。当年实现单台加热炉降低二氧化碳排放80%,能耗减少20%,热周期缩短15.2%,氧化烧损降低0.15%,氮化物排放浓度降低15%,年度创效693.5万元。

大冶特钢氢能全氧加热炉应用示范,其意义还在于以高水平、低难度、更环保的优势,可在钢铁行业领域深度推广,赋能全流程钢铁制造深度脱碳,以实现钢铁行业“碳中和”目标,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2024-2027年)》在拓展氢能多元化应用空间任务中,提出支持工业领域示范应用。支持开展富氢冶金工艺试点示范,推动钢铁行业深度脱碳,促进高耗能行业绿色转型发展。

无疑,大冶特钢氢能应用走在了前列。

“氢”风拂面来,绿意满山川。氢能作为未来能源,已纳入2024年底发布的《黄石市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行动方案》。黄石以可再生能源制氢为突破口,开展碱性电解水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的新型催化材料、双极板和隔膜技术攻关,开发工业级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装置,发展氢压机、加氢机、高压储槽储罐等先进氢能装备的制造,推进氢能装备产业化。以岩洞储氢为突破口,开展高压气态、低温液态储运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燃料电池可靠性、稳定性、耐久性,构建“制——储——加——用”氢能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在应用场景上,建设黄石地区氢能利用示范产业园区,实现氢能在能源、交通、工业等多领域的运用,打造氢能源全产业链生态,服务黄石工业低碳转型。

胸怀全局、勇当前锋,这是大别山精神,也是指引黄石锐意进取发展氢能产业的信念和力量。

6月10日,湖北省首批500台氢能两轮车在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新校区投入运营。

氢能两轮车搭载零压存储的固态储氢罐,无惧碰撞、高温等极端环境,可实现90公里超长续航、-10℃低温稳定运行、30秒快速换氢。

以氢气为能源,排放物仅为水,氢能两轮车单车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50公斤,真正实现“零碳出行”。

往回望,来时路走得铿锵有力。

3月29日,大冶姜桥制氢工厂顺利出氢,制氢纯度可达99.999%,年产绿氢1800吨;

4月11日,大冶东综合能源站建成,每年可提供750吨绿氢加注,可减少约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仅需10分钟,一台氢能公交车就能喝饱“氢气”;

4月18日,大冶市首批12辆氢能公交车上路,用上“大冶产”氢气;

全国首个岩洞储氢技术科研中试项目正在建设中,让大冶废弃矿山变身为“氢能仓库”……

往前看,前行路上亦是风光无限。

总投资30多亿元的大冶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产生约4亿度绿电、制备5000吨绿氢和40000吨氧气,实现日加氢7吨,每年减排22.78万吨二氧化碳。

在千亿级氢能产业新赛道上,黄石氢能“制、储、输、加、用”全产业链正在不断延伸和拓展。

最新相关

我国氢能未来发展的"十大看点"

中国氢能产业在“十四五”夯实基础后,正进入从“试点探索”向“示范应用”迈进的关键阶段。“十五五”期间有望迎来破局,但其大规模商业化发展仍严重...

六枝形成"三位一体"氢能产业生态

11月24日,贵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县域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在贵州省新闻发布厅举行,六枝特区党委副书记、区长刘强介绍了六枝氢能发展取得的成果。刘强介绍,围绕氢能发...

场景需求倒逼氢能产业科技创新

近日,在广东佛山举办的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上,与会专家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氢能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将氢...

光伏一哥隆基绿能,3900亿跌没了

光伏一哥隆基绿能,3900亿跌没了

在中国光伏版图上,隆基绿能不仅是一家龙头企业,更是一个巨大的风向标。2025年10月,隆基绿能披露了三季报,依旧亏损。紧接着11月,隆基就宣布了一项“虽迟但到”的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