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 氢气安全高效储运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

由于可再生能源有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特点,发电并网时影响电网稳定,导致大量弃风、弃光问题。数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弃风弃光达到500亿—1000亿千瓦时。因此,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或储存是当前能源领域重要课题。

“储能可以缓解新能源消纳压力,增强新能源发电的可调节性。而相比于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锂电池储能等,氢能具有大规模、长周期储能优势。”在9月17日举办的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带来了一场《我国“十四五”氢能储运装备技术进展》报告。

数据统计,2024年我国氢气产能超过5000万吨/年。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建成加氢站540座,推广氢能汽车2.4万辆。截至目前,我国在建和规划输氢管道达到7000公里。

在陈学东看来,氢能产业仍处于商业化前期,而氢气安全高效储运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储氢技术路线以高压气态储氢为主,逐步发展深冷液态储氢、带压固态储氢、有机液态储氢、化合物储氢等。

会上,陈学东展示了两张我国高压气态氢能储运装备“十四五”初期到末期的技术进展对比图。对比图上用绿色、橙色和红色清晰标注了各项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比来看,‘十四五’初期,我国多项技术还处于部分可控或者卡脖子状态。而到了‘十四五’末期,多项技术实现自主可控。例如输氢管道领域的纯氢钢制管道、掺氢钢制管道设备,氢气压缩机中的隔膜压缩机、液驱压缩机设备等。”陈学东说,“总体来看,从‘十四五’初期到末期,我国氢能储运装备多项技术卡点基本解决,创新链已打通,正在规模化推广。”

对于氢能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陈学东认为,未来要在氢—电互补、多能互补、储运方式和应用场景多元化上展开探索。在储运方式上,应基于多元化储运路线,发展长时氢储能技术与装备,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和分布式储能。同时,通过材料部件装备国产化、贵重材料替代、设计制造改进、规模化生产利用等路径,降低储能成本。

最新相关

光伏寒冬下,推进并购重组,什么信号?

光伏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过山车”。前几年,它是最热的赛道,资本追捧、产能爆发、企业估值一路狂飙。无数地方政府争相布局,几乎所有人都笃定: 光伏,就是未来的确定性!然而,...

氢能技术为零碳园区发展筑基

9月9日,氢能产业零碳园区研讨会在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举行。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氢能技术为零碳园区发展赋能,应持续加强氢能的技术探索与产业化应用,推动氢能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当前,零碳园...

新赛道,"氢"云直上!

“这批电压巡检器马上要发往国内多家燃料电池企业,今年我们的电压巡检器出货量已经突破3万套,增湿器也卖了1000多套,营收同比增长超15%。”近日,在魔方氢能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的生...

氢能产品数字化平台上线

日前,在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举办的中汽氢能技术发布会上,氢能产品数字化平台正式发布。该平台致力于构建一个涵盖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平台,有效整合产业资源、打破信息孤岛、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临港区: 氢能赛道开启"超车"模式

临港区: 氢能赛道开启"超车"模式

普通的奥托发动机(四冲程循环内燃机)的效率为30%。燃料电池更好,超过50%的氢气转化为电能,其余转化为热能,可用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一个可以以智能方式重新利用热量的例子是为寒冷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