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增装机撞上消纳红线--新能源入市倒逼光伏储能配置公式重构
在"双碳"目标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双重驱动下,新能源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近日,天合光能华南业务拓展经理罗肖,以《电力市场化时代-光储创新引领新能源高速发展》为主题,深度剖析了光储技术如何重塑能源格局,并揭示了行业突破性发展的关键路径,洞见新能源赛道的未来方向。市场化改革纵深突破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2025年将成为新能源发展的关键节点。根据《"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我国将全面推进...
在"双碳"目标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双重驱动下,新能源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近日,天合光能华南业务拓展经理罗肖,以《电力市场化时代-光储创新引领新能源高速发展》为主题,深度剖析了光储技术如何重塑能源格局,并揭示了行业突破性发展的关键路径,洞见新能源赛道的未来方向。市场化改革纵深突破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2025年将成为新能源发展的关键节点。根据《"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我国将全面推进...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县域分布式光伏与储能协同发展已成为推动农村能源转型、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3.7亿千瓦,占全部光伏发电总装机的42%,2024年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2亿千瓦。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江苏泰兴市供电公司六级协理张强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县域分布式光伏与储能协同发展机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议。张强认为...
"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可有效发挥海量汽车电池充放电可控、源荷转换灵活的调节优势,平抑新能源发电出力波动,助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无锡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主任何光华说。何光华表示,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推进,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主的新能源电源逐渐成为电力供应主体。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对电网消纳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何光华分析当前面临的双重挑战: 一方面,新能源发电装机快...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提出促进我国多种储能建设的三项建议: 一是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驱动力度,补齐历史"欠账",跟上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集中精力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大规模开工建设抽水蓄能项目,尤其是距离负荷中心近、建设周期短的中小型离河抽水蓄能项目。用5到10年时间基本全部完成,同步甚至适度超前于电网的改造升级。同...
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国轩”)于2022年1月11日收到安徽省皖能股份有限公司(A股上市公司,股票简称: 皖能电力,股票代码: 000543.SZ)发来的《中标通知书》,确认合肥国轩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南电力设计院”)组成的联合体成为“淮北皖能储能电站一期(103MW/20...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推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业内分析认为,这一举措将标志着我国新能源电价机制从"计划主导"向"市场主导"迈出关键一步。此后,新能源将与煤电同台竞争,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调节成本。如火电灵活性改造、储能规模化应用、智能微电网及虚拟电厂等...
2月14日,中国广核集团党委委员,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武一行到佛山仙湖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调研,并与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清杰,实验室战略科学家、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程一兵就进一步推动氢氨能源产业发展、深化协同合作进行座谈交流。佛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杰出席座谈会。中广核新能源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丁业良,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许嘉鹏参加调研。张志武一...
低空经济政策窗口期与电池技术成熟曲线正在交汇。eVTOL春晚亮相后,低空经济的大众认知度得以显著提升。年后,低空经济释放更多积极信号。2月11日,峰飞航空披露获得了武汉汉阳投资发展集团的12架大型eVTOL航空器采购订单,订单合同总金额1.57亿元,并与汉阳区政府共同开展低空特种场景及载人场景的先行示范。亿航智能年后披露,截至2024年底,亿航智能EH216系列eVTOL航空器已在全球18个国家累计完成超过6万架次安...
2025"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年会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于2月15日-16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兼研发总院(科技创新管理部)高端汽车集成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德平出席并发表了主题演讲。王德平透露,中国一汽自2014年起便开始致力于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始终以整车需求为研发方向。目前,中国一汽的全固态电池项目计划在2027年实现小批量应用。
近年来飞行汽车、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这些新兴的前瞻技术逐步在大众视野内开始活跃,在这些新技术、新方向的背后不乏造车新势力和传统主机厂们的身影,一方面是因为飞行汽车、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市场潜力巨大,另一方面这些技术方向与造车有着技术同源性优势,存在技术互补。就拿飞行汽车来说,其核心技术与智能电动汽车有诸多相似之处。在硬件上,如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等,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的零部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