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德国电池储能的商业模式及其启示
德国已成为欧洲电池储能市场的主要力量,占据了约1/3的欧洲市场份额。根据德国电气与数字行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23年,德国电池市场相比2019年增长了429%,市场总规模约232亿欧元。目前,德国的电池装机功率达到11吉瓦,储能容量为16吉瓦时。根据德国输电公司的最新统计,目前申请入网的集中式电池总功率已...
德国已成为欧洲电池储能市场的主要力量,占据了约1/3的欧洲市场份额。根据德国电气与数字行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23年,德国电池市场相比2019年增长了429%,市场总规模约232亿欧元。目前,德国的电池装机功率达到11吉瓦,储能容量为16吉瓦时。根据德国输电公司的最新统计,目前申请入网的集中式电池总功率已...
液冷技术通过液体对流直接散热的方式,能够实现对电池的精确温控,确保降温均匀性。 相比之下,风冷技术成本较低,但是散热效率并不高,而且无法实现对电池的精确温控。因此,在低功率场景下,风冷仍然是主流,而在中高功率场景下,液冷技术占据了主导地位。液冷系统有大比热容和快速冷却等优点,能够更加有效...
美国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团队在一种新的电池设计中,创新性地将水处理设施中使用的一种常见化学品用于大规模储能。这一设计为造出安全、经济的水基液流电池开辟了新途径,同时该电池由储备丰富的材料制成,为将风能和太阳能等间歇性能源纳入国家电网提供了可能。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的《自然&midd...
温控系统是储能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储能电站装机规模的增加,安全问题成了当前储能大规模推广和应用的核心制约因素。如何实现储能安全保障,是全行业甚至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其中,派沃液冷技术是最受关注的。那么,液体技术为何更受市场青睐? 关于液冷技术液冷,指采用液体接触热源进行冷却的方式。根...
作者: 泰罗,编辑: 小市妹2021年,亿纬锂能营收翻倍,突破百亿大关。2022年在此基础上,又翻了一番。2023年,还在继续进击。8月3日晚,亿纬锂能披露了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0.39亿元-22.42亿元,同比增长50%-65%。截至目前,公司市值超过1200亿。中国锂电池产业出了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企业...
中国储能网讯: 装机的快速增长让储能系统(ESS)领域成为电池制造商的新战场。对于电池企业来说,无论是开拓电动汽车之外的多元化市场,还是专注储能,ESS都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蓝海。考虑到碳中和进展的加剧,未来10年的储能市场都将十分繁荣。在对市场的调研和理解之上,我们关注到了储能技术发展的3个主要趋...
作者: 泰罗,编辑: 小市妹2021年,亿纬锂能营收翻倍,突破百亿大关。2022年在此基础上,又翻了一番。2023年一季度,继续翻倍!4月9日晚,亿纬锂能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0.42亿元~11.47亿元,同比增长100%~120%。目前,公司市值超过1400亿。中国锂电池产业出了两个性格...
中国储能网讯: 有"终极环保车"之称的氢燃料电池车,是我国下一阶段力推的新能源车型,多地示范推广正在进行中。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近日发布的氢燃料电池车数据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国家监管平台")累计接入氢燃料电池车10564辆,首次破万辆。五大示范城市...
作者: 泰罗,编辑: 小市妹2021年,亿纬锂能营收翻倍,突破百亿大关。2022年其在此基础上,又翻了一番。近日,亿纬锂能公布了业绩快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63.05亿元,同比增长114.82%;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上升20.79%达到35.1亿元。目前,公司市值超过1300亿。中国锂电池产业出了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
中国储能网讯: 近年来中日韩三国一直引领着世界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各国针对电池发展战略和政策在不断的变化,可以想像未来电池厂商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然而,国内针对日、韩下一代电池的发展政策、生产、销售等方面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日、韩车用电池技术发展、政策动向...
中国储能网讯: 本文选自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2年第7期作者: 张枢,陈文颖来源: China's Energy Transition Pathway in a Carbon Neutral Vision [J].Engineering,2022,14(7): 64-76.编者按我国碳中和愿景的实现,需要能源系统进行深刻转型。厘清电力、交通、钢铁、水泥等主要用能部门碳达...
中国储能网讯: 对于全球汽车厂商而言,刚刚过去的2022年并不轻松。在疫情持续、芯片短缺的大背景下,2022年2月下旬爆发且持续至今的俄乌冲突给全球经济及各个产业都带来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美联储激进加息、全球通胀高企、欧洲能源危机等,使得不少国家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全球车市受到不小的冲击。好在,...
一直被资金追捧的光伏赛道,连日里上下游公司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走势。1月10日,受光伏组件企业排产有望进一步上调消息影响,A股光伏概念股持续拉升,亿晶光电、北玻股份、宇晶股份涨停,东方日升、嘉寓股份、天合光能等股拉升上涨。相比之下,上游的硅料企业如通威股份,股价一路跌跌不休,半年内股价已经从63...
中创新航上市就像一面照妖镜,一边照出了一级市场的狂热,一边照出了二线电池厂的无奈。10月6日,顶着和宁德时代专利官司的中创新航在香港惊险上市,发行价为每股38港币,过去一周时间,股价基本在原地踏步,市值约为600亿元,和宁德时代之间差了不止一个比亚迪。对于那些在去年7月之后才入股的投资人来说,中...
比亚迪今年卖了百万辆车,但单车净利润却不及特斯拉的零头。今年前8个月,比亚迪一共卖出了97.88万台车,也将特斯拉赶下神坛,直接比后者多卖了7.73万辆。可以说,仅从销量上来看,比亚迪就是今年全球最火热的新能源品牌。跟坐火箭般上升的销量不同的是,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比亚迪上半年营收1506.07亿人民...
文 | 蟪蛄股价的变化总是裹挟着市场情绪,尤其是在充斥着躁动与不安的环境中。人们很容易用股价的变化去揣测企业的经营,替代理性思考与判断。股价走弱的宁德时代正处在这样的境地。LG新能源的上市,在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掀起了涟漪。一些声音更是早早对宁德时代下了判断,认为已经赢到头了,为此抛出了一系...
未来汽车动力的技术战争,早就在十多年前打响。2008年初,时任科技部部长的万钢与马斯克在旧金山见面,中国在随后几年迅速进入电动车时代。而与此同时,日本则将发展氢能及氢能车奉为国策。十几年过去了,虽然过程有所波折,但以替代燃油车的规模来看,这场技术之战目前是中国打赢了。日产、本田先后宣布暂...
文 | 蟪蛄股价的变化总是裹挟着市场情绪,尤其是在充斥着躁动与不安的环境中。人们很容易用股价的变化去揣测企业的经营,替代理性思考与判断。股价走弱的宁德时代正处在这样的境地。LG新能源的上市,在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掀起了涟漪。一些声音更是早早对宁德时代下了判断,认为已经赢到头了,为此抛出了一系...
作者 | 尹太白编辑 | 蛋总出品 | 子弹财观近期,新能源汽车掀起了新一轮"涨价潮",特斯拉、蔚来、小鹏、比亚迪、长安新能源等超20家车企都宣布了涨价。在这波涨价潮的背后,主要是因为全球"缺芯"及供应链成本上涨,而作为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动力电池,这个行业也正风起云涌。一直隐匿在宁德时...
知名的科学杂志《Nature》是全世界最新技术的风向标。前段时间,这份杂志旗下的期刊之一《nature electronics》发布了一篇论文,没有走一贯的“技术路线”,而是从商业角度上,质疑了氢燃料电池车的未来。氢能源车主要有氢燃料电池与氢内燃机两种形式。氢内燃机与燃油车相似,只不过把燃料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