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星源材质: 从解决"卡脖子"到成为领跑者

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一家销售锂电池隔膜的企业,那个时候锂电池隔膜的技术和生产全被美日企业垄断。

“不仅售价贵,供应量少,花钱买东西还得被人审查资格。由于锂电池隔膜技术可用于特种行业,向中国企业的技术转让是绝不允许的,美日企业也不会在中国设厂生产。”星源材质董事长陈秀峰说,企业做出要自己生产的决定,就意味着要打破技术垄断,解决“卡脖子”难题。

十多年过去了,星源材质成了中国率先实现干法单拉隔膜制备技术的企业;中国第一家同时拥有干、湿法制备技术的企业;全球第一家提出动力锂电池隔膜的企业;中国第一家产品批量出口海外市场的锂电池隔膜企业……

从无到有,再到行业诸多第一,星源材质成为了全球锂电池隔膜行业领跑者。走进星源材质一楼的展厅,韩国LG化学、三星SDI、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欣旺达等国内外知名锂离子电池厂商的供应名单引人注意。

去年,星源材质的锂离子电池隔膜销量近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2.20%,国内市场占比18%,全球市场占比13%,全球行业销量排名前三。

“疯狂”决定——自主生产隔膜

2002年,锂电池的四个主材——负极、正极和电解液等三个已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只有隔膜迟迟不能实现国产化。

一边是国内产业受制于人的现状,一边是丰厚的利润吸引,面对供应商说涨价就涨价、说断货就断货的局面,陈秀峰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研发生产锂电池隔膜。

在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生产中,隔膜是技术门槛、资金门槛最高的环节,这对于私营企业经营者而言,巨大的资金投入与风险并存。星源材质联合四川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国内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经过多次的沟通和相互了解,他们决定投入到这场“小兵对战神”的挑战当中去。

从2003年开始,星源材质前期贸易赚的钱基本都砸进去了,投了几千万进去,却迟迟不出产品。后来陈秀峰只能通过股份不断地转让,吸引风投、融资贷款坚持下去,他坚信一旦投入市场,回报肯定非常丰厚的,但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七年。

2006年,星源材质就在锂电池隔膜产业化技术上取得突破,解决了湿法制造隔膜的关键技术问题,产品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技术标准;2008年,公司在锂电池隔膜干法制造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至此,星源材质成了全球同时拥有干法、湿法两种制备工艺的锂电池隔膜制造商。2008年,星源材质的技术创新被列入科技部“国家863计划”,这给中国锂电池隔膜的自主创新贴上了“官方认证”。

直到2009年,星源材质生产的隔膜才正式投放市场,实现了隔膜销售零突破。产品一问世,迅速实现进口替代,干法隔膜开始向比亚迪、中航锂电等一线锂电池企业供货。

星源材质的产品一进入市场,让曾经最高卖到十几美金一平米的进口隔膜,目前进口价格已经被拉低至每平米5元人民币,比10年前降了十倍不止。而国产干法隔膜的价格,可以做到当年进口隔膜的1/30。

前瞻谋划——转战动力锂电池隔膜

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由2012年的14万辆提升至307万辆,年复合增速高达47%。随着新能源车的广泛普及,动力电池行业规模预计也将快速增长,权威机构预测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2020-2025年复合增速或超过45%。隔膜作为电池的“第三极”,是锂离子电池中的核心内层组件之一,其性能的好坏对锂电池的整体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是制约锂电池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早在十多年前,恰逢国家进行战略转型,新能源的概念逐渐火热,锂电池作为新能源领域内的重要发展方向得到了更多的关注。2010年,星源材质在深圳市光明新区投资兴建的占地3万平米,建筑面积达7万平米的全国最大的动力锂电池隔膜制造基地——华南制造基地顺利落成,并于当年11月18日顺利投产,加快了新能源关键战略产业——锂电池隔膜国产化进程,这同时标志着星源材质技术水平、规模、产能同时迈入了行业的最前列。

2015年,星源材质在合肥庐江开始分期完成锂离子电池隔膜产能建设。如今,合肥星源现已满产满销,供不应求。星源材质常州年产3.6亿平方米湿法隔膜项目已建设完成并向客户大批量供货;超级涂覆工厂项目建设也在顺利推进并已向客户供货。

国际布局——持续创新成领跑者

2010年,星源材质在深圳建成华南基地,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锂电池隔膜专业制造商。

2011年,星源材质的隔膜涂覆技术和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全球第一家同时具备干法、湿法和涂覆制备技术的企业。

2013年,星源材质的基地规模、管理水平、产品品质都达到国际级水平,在强度等指标上甚至超过同类产品,击败美国对手,成为全球动力电池巨头韩国LG化学的干法隔膜唯一供应商,也实现国产隔膜出口零突破。

2013年起,星源材质产品正式批量出口供货LG化学,这是中国隔膜第一次批量“出海”,自此开始走向世界。2017年和2018年,星源材质与三星、松下、SAFT、日本村田、A123、AESC等国外知名锂电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中国锂电池隔膜领域最大的出口企业。

随着星源材质国际市场业务的扩大,目前,星源材质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总部、多个生产基地和海外研发机构的战略布局。“星源材质在瑞典建立生产工厂是我们全球战略的关键一步,瑞典将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汽车和储能市场电池材料和组件生产中心之一。这也将为欧洲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并产生深远的影响。”陈秀峰说。

最新相关

钒电池,东风又至

作者: 赛文,编辑: 小市妹过去的两年,在储能领域曾经名不见经传的钒电池忽然爆火,龙头一度集体上演市值翻倍的好戏。那么,出过风头的钒电池,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去年年中...

常温超导概念持续性几何?

常温超导概念持续性几何?

具有超导特性的材料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交通运输、国防军事、电力能源、医疗研究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但超导特性实现对环境等要素有严苛要求,这也让常温常压下的超导进入了人们的视...

中国石油负债1.1万亿!合理吗?

中国石油负债1.1万亿!合理吗?

2024年第一季度已经进入了尾声,国际大公司陆陆续续开始发布2023年的财报。而在中国石油财报里有个指标比较吸引人注意,就是负债,竟然高达1.122万亿。国际油价连续两年处于高位,中国石油负债居...

钒电池,东风又至

作者: 赛文,编辑: 小市妹过去的两年,在储能领域曾经名不见经传的钒电池忽然爆火,龙头一度集体上演市值翻倍的好戏。那么,出过风头的钒电池,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去年年中...

常温超导概念持续性几何?

常温超导概念持续性几何?

具有超导特性的材料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交通运输、国防军事、电力能源、医疗研究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但超导特性实现对环境等要素有严苛要求,这也让常温常压下的超导进入了人们的视...

中国石油负债1.1万亿!合理吗?

中国石油负债1.1万亿!合理吗?

2024年第一季度已经进入了尾声,国际大公司陆陆续续开始发布2023年的财报。而在中国石油财报里有个指标比较吸引人注意,就是负债,竟然高达1.122万亿。国际油价连续两年处于高位,中国石油负债居...

华为前员工接盘,打造一个电池IPO

华为前员工接盘,打造一个电池IPO

文/瑞财经 李姗姗华为前员工的创业阵营中,跑出IPO企业似乎成了家常便饭。前有7名华为离职员工打造的一博科技(301366.SZ)成功登陆创业板,后有睿联技术、汉朔科技、芯旺微等华为前员工成立的企...

锂电上游企业"暴雷"

在2022年实现躺赚后,2023年电池上游企业业绩应声下滑,有着"锂王"之称的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降近70%。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业绩下滑,电池上游企业赚钱能力...

锂供给分析及锂价底部到底是多少?

锂供给分析及锂价底部到底是多少?

之前很多朋友问关于锂供需情况及锂价底大概区间是多少?今天来说一下关于锂供给,也说说我认为的锂价底部区域为多少。首先,我们来看看目前全球主要锂供应来自哪里。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资料,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