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晚,恒力石化、大连热电双双披露重组预案,恒力石化称拟通过与大连热电进行重组方式,分拆所属子公司康辉新材重组上市。简单来说就是,康辉新材将通过借壳大连热电的方式,实现“分拆上市”。
康辉新材是恒力石化四大经营主体企业之一,还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那恒力石化为何主动将优质资产“剥离”上市主体,谋求独立融资,意欲何为?本次拆分完成后,会对恒力石化有何影响?
01
再度谋划“分拆+借壳”
实际上,这一次是恒力石化重启康辉新材分拆上市工作。早在2022年4月,恒力石化就发布公告,拟分拆康辉新材通过与大连热电进行重组的方式实现重组上市。
但仅仅过了半个月,这一重组计划便胎死腹中。恒力石化直言,大连热电方存在2021年度资金被控股股东占用问题,其导致重组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鉴于审慎原则终止该笔交易。
一直到今年3月,大连热电整改完成,2021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否定意见所述事项的影响得以消除,大连热电也顺利“摘帽”,这也意味着此前影响大连热电重组的相关情形基本都已消除。
风险解除后,恒力石化重启并购重组方案。该方案的“主角”是康辉新材,该公司由恒力石化持股66.33%,由恒力化纤持股33.67%,且恒力化纤由恒力石化100%持股。
根据公告显示,恒力石化拟向大连热电出售公司直接及间接持有的康辉新材100%股权。大连热电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恒力石化、恒力化纤合计持有的康辉新材100%的股份。
经各方友好协商,最终确定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发行价格为4.42元/股,不低于市场参考价的80%。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选择了公告日前1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作为市场参考价。
本次分拆完成后,大连热电将成为康辉新材的控股股东,恒力石化将成为大连热电的控股股东,恒力石化依然保留对康辉新材的控制权。
上市公司未来将定位于新材料行业,主要业务为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
02
或抢占隔膜发展先机
恒力石化主动将康辉新材“剥离”上市主体,谋求独立融资,或旨在抢占隔膜发展先机。
恒力石化是国内最早、最快实施聚酯新材料全产业链战略发展的行业领军企业。自2016年借壳上市以来,恒力石化仅用了六年时间就完成了营收从200亿到2000亿、净利润从10亿到150亿人民币的质的飞越。
但2022年以来,炼化行业上游原油、天然气等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震荡,而房地产、纺织、建材等下游行业增长放缓,成本高企叠加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明显增大,行业整体市场波动性和下行压力加大。
为了抵御化工单一品种受周期波动的影响,恒力石化依托目前的“大化工”平台不断开拓布局新材料领域,积极布局锂电隔膜、电解液、PET铜箔基膜和太阳能光伏背板基膜等,为其开辟二次成长曲线提供了可能性。
康辉新材就是恒力集团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重要一环,主营业务为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在业务规模上形成了一定领先性。
显而易见,康辉新材算是恒力石化的优质资产之一了。2020年至2022年,康辉新材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8.89亿元、68.55亿元、66.91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33.2%;总资产也由56.28亿元增长至110.46亿元,增幅达到96.27%。
但受益于下游客户需求规模的快速增长,锂电池隔膜行业的市场竞争主要以产能规模扩张及产品结构完善为主,处于高速扩张期的康辉新材亟需资本的助力。
考虑到恒力石化拥有恒力化纤、德力化纤、恒科新材料、康辉新材料四大经营主体企业,投资者将无法对其融资需求进行准确定价,因此康辉新材的分拆上市成为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03
有利于理顺整体业务架构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分拆上市这种决策其实是很困难的。做了之后,对于上市主体是不利的,将会面临母公司“空心化”、母子公司同业竞争以及子公司经营独立性等风险。
但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恒力石化此次采取“分拆+借壳”模式可以实现快速上市,节省了时间和成本,可以帮助公司拓宽融资渠道,或能够在资本市场“圈”到更多的钱。
同时恒力石化也将基于自身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纵向一体化布局新能源、新材料赛道,加速规划相关高需求增量产品,并全方面加速推进新项目建设。这有利于恒力石化进一步实现业务聚焦、提升专业化经营水平,降低多元化经营带来的影响,更好的提升公司的主营业绩和估值,使得优质企业可以更快地做大做强。
康辉新材分拆上市后,也有助于其借力资本市场,实现业务发展和生产模式扩大。此外,由于康辉新材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分拆上市也将进一步释放其独立价值,对提升恒力石化的估值水平也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恒力石化主动将康辉新材“剥离”上市主体,或旨在抢占隔膜发展先机。但上市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未来康辉新材如何提高市场占有率才是重点。
原文标题:恒力石化再度谋划“分拆+借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