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从溧阳南山竹海的文旅景区到常州经开区的制造厂区,从武进高新区的产业园区到遍布城乡的充电场站……微电网正以多元形态融入城市发展肌理。
在国家“双碳”战略引领下,常州作为全省率先出台新型智能微电网建设推进方案的城市,现已构建起覆盖文旅、工业、创新园区等全场景的微电网集群。
常州供电立足常州政策、场景和先行优势,积极探索微电网在常州建设推广的实施路径,参与建成了41个智能微电网应用场景,以“政府推动、电网示范”的协同之力,让绿色电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绘就文旅新图景
“第一次在景区见到这么大的充电站,100多把快充枪,根本不用等!”10月20日,在溧阳南山竹海景区内,来自湖北的新能源车主许先生原本为充电发愁,却惊喜发现景区内有不用排队的大型充电站。
今年“十一”长假,南山竹海景区内,1120千瓦光伏车棚在阳光下舒展“蓝色画卷”,173个充电桩前车辆有序停靠,能源管理平台上绿电消纳数据实时跳动。这是国网溧阳市供电公司联合平陵集团打造的江苏首个生态友好型站网互动微电网,正以“绿水青山充绿电”创新实践,为长三角文旅低碳转型立起新标杆。
曾几何时,“停车充电难”是南山竹海的民生“痛点”。在常州建设“新能源产业高地”的部署下,溧阳市供电公司主动破局,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从规划到投运的全流程攻坚,将昔日短板变为文旅亮点。该充电站额定充电功率达4725千瓦,较原有充电能力提升9倍,彻底解决充电排队难题。同时,针对景区“旺季人流如织、淡季资源闲置”的潮汐特性,还创新推出了“潮汐式定价策略”:非旅游日(周一至周五)以0.5元/千瓦时的低价,吸引周围新能源车和镇区公交等车辆充电,避免光伏电力倒送浪费;旅游日(周末及节假日)则以1.2元/千瓦时的合理价格保障游客刚需,兼顾运营收益。
据悉,供电部门主导构建的“光储充荷协同”体系,彰显了责任与担当:12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的光伏系统满足充电全量需求,3132千瓦时储能系统像“能源缓冲器”,通过虚拟增容节约配电投资三分之二。其研发的轻量化能量管理平台,实现源网荷储数据全接入,预计年综合用能成本控制在0.5元/千瓦时以下。该微电网还接入溧阳市国资虚拟电厂运营商平台,可实现1440千瓦填谷、2400千瓦削峰调节。
从“充电排长队”到“绿电随到随充”,这一“近零碳充电+网红打卡点”模式,既丰富了常州微电网集群场景,且为文旅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常州方案”。
拉动“智造”新引擎
在特高压直流输电、柔性交直流输电、新能源发电等领域揽获多项世界第一的博瑞电力,又成为该市智能制造型微电网建设的先行示范。
在博瑞电力厂区内,9万平方米屋顶光伏在阳光下铺开“蓝色矩阵”,8台储能一体化柜有序运转,能源管控中心的屏幕上,发电量、负荷曲线等数据实时流转。这套投运了9个月的智能微电网,正以看得见的实效,书写着制造业绿色转型的答卷。这中间,正是国网常州供电公司以专业赋能,支撑着这一切。
作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博瑞电力曾面临高耗能与绿色发展的双重考验。2024年,在常州推进新型智能微电网建设的政策指引下,常州供电主动对接,依托全省首个“我要建设微电网”服务平台,为企业量身定制涵盖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的定制化转型方案,精准破解用能成本高、资源整合难等痛点。今年1月,常州博瑞电力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建成。
技术协同让绿电效能最大化。供电公司深度参与系统设计,助力实现光伏与储能的智能联动:厂区光伏日均发电2.5万度,而厂区平均每天用电量约8万度,结合微电网协控管理,可实现光伏100%全消纳,每度电为企业节省成本0.5元;8台储能柜采用“谷充峰放”策略,每月削峰填谷节约电费5000元;搭建能碳管理平台,实现光伏、储能、生产负荷的全要素协同,形成了能源互济、产随能动的管理体系。
从企业降本到产业升级,这一示范样本已成为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标配”,为常州打造千亿级微电网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能。
织就智慧能源网
秋日的常州武进高新区创新产业园,屋顶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V2G充电桩前车辆有序停靠,能源管控中心的屏幕上数据流实时跳动,正为园区注入绿色发展新动能。
这是今年3月26日由常州供电牵头编织的智慧能源网,也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工业园区级微电网项目。
“过去园区每度电成本高达0.83元,企业节能降碳压力不小。”园区负责人的话中道出曾经的困境。推动微电网建设成为当下热点,常州供电主动对接滨湖集团,创新“电网出方案、企业投建设”合作模式,扛起微电网整体方案设计与能源管控系统开发的重任,精准破解园区用电策略、资源整合等四大短板。
技术创新是园区级微电网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常州供电牵头打造了储能协同、直流微电网等省内首个示范:采用的6045千瓦/10660千瓦时储能系统中,锂电、钠电与新型水系金属电池各展所长,实现“容量与功率双优”;光储充一体化直流微网系统采用750伏架构,实现了孤岛运行,省去了交直流转换环节,能源损耗较传统模式降低5%以上,电梯、应急照明等关键负荷可获不间断供电;园区内建设了5个车网互动专区,配置了2根60千瓦大功率和16根7千瓦V2G智能充电桩,设置了200余辆电动汽车的规模化应用场景。据了解,常州供电创新推出的“签约托管、临时参与、需求响应”三重差异化参与模式,首批签约用户已通过反向放电获收益4600余元,更有全国首创的“充放电综合保险”产品破解推广痛点。同时,常州供电研发的微电网管控平台集成六大功能,可实时调控1.61兆瓦光伏、储能与充电桩等资源,实现绿电100%就地消纳。据测算,该项目可年节约用能成本368万元,减少碳排放1032吨。
从技术攻坚到模式创新,这一模式为全国工业园区低碳转型提供了兼具引领性与实用性的实践样板。
常州,这座兼具产业厚度与创新锐气的城市,正以微电网为支点,撬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能源革命,为“双碳”目标贡献“常州智慧”。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