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硅片率先打响价格战,掀起新一轮产业链博弈

近期,硅片头部企业率先打响价格战,掀起了光伏产业链新一轮价格博弈。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光伏行业的第一生产力,那么产业链博弈算是第二生产力:超额利润的一个重要来源,这个在2021年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何认识和应对产业链博弈,已经成为光伏企业的一个重要战略课题。

为什么是硅片挑头?

硅片价格在10-11月达到高点,11月30日、12月16日隆基开始连续降价,最大累计降幅约14.8%,此外中环也宣布降价。

为什么是硅片挑头?

硅片是硅料环节的紧密下游,从2021年初的情况来看,在硅料价格上涨的时候,因为存货及订单锁定,硅片会短期受益,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捡钱效应”也逐渐消失,而离硅料环节更远的电池及组件环节,则难以受益,被上游联手收割,这是2021年光伏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特征。

但是,当进入2021年底,硅料价格随着产能释放开始见顶,硅料价格预期进入下降通道,产业链影响又反过来了。这种情况下,作为紧密下游的硅片环节,一定是尽量减少存货,不知道明天会跌到哪里。

参考硅料价格上涨时的表现,在预期硅料价格下跌的时候,硅片环节的存货影响最为敏感,硅片环节更有动力平衡产量以减少硅料价格下跌的冲击。

但是,比较痛苦的是,硅料环节尽管产能开始释放,但仍然是旧势力把持,呈现寡头垄断的格局,硅料价格下降并非一朝一夕,对下游硅片的影响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此外,硅片竞争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2021年硅片环节新增不少产能,涌入不少新势力,硅片产能大于硅料产能,资本实力“非富即贵”,这让硅料环节定价比较从容,硅片环节迫切需要保供以维持生计。实际情况就是,近期硅片价格下跌,但硅料价格没有太大松动。

硅片价格大幅下降,但硅料价格没有太大变化,意味着硅片环节的毛利在大幅收缩,头部企业因为有更高的毛利率可以支撑更多的降价空间,但尾部企业尤其是新势力如果没有太高毛利率支撑,可能已经陷入盈亏平衡点以下。

隆基率先打响价格战,看似战术,实是战略,虽然会牺牲一定利润,但可以保留自己的市场份额甚至争取更高的市场份额,重点是打压竞争对手。

当前各环节价格弹性差异很大

从目前掌握的价格数据来看,硅片挑起了这一轮价格战,但上游硅料价格松动并不明显,下游电池及组件有一定下降但幅度不大,产业链上下游博弈正处于关键阶段。

各环节价格弹性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

一,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供给情况,目前产业链上下游的产能呈现“橄榄形”,上游硅料和终端电站需求基本匹配,但中间硅料、电池和组件产能明显更多,也就是过剩,这就是硅料环节始终紧平衡的根本原因。

二,材料成本占比、资本支出占比情况,目前硅料/硅片、硅片/电池片、电池片/组件、组件/光伏系统的占比,各有不同,在40-60%之间,而且随着上下游价格变化还会变动,因此上游价格对下游的影响存在差异,材料成本占比越大,该材料价格影响就越明显。

材料成本占比不同,还意味着资本支出占比不同,不同的资本支出会导致开工率对毛利率的影响不同,资本支出占比越高,开工率对毛利率的影响就越大。往往头部企业开工率更高,价格弹性空间就越大。

三,预期毛利率,经过2021年的产业链冲击,电池片和组件的毛利率处于低位,还有一个修复过程,在上游硅片材料成本下降的情况下,短期还不会对等降价,而且当前开工率不高,进一步降低了价格弹性空间。

目前硅片率先降价,但上游硅料没有同步降价,意味着硅片的毛利率短期会处于低位,后续需要等待硅料降价以实现毛利率回归,但时间表难以预料。

可见,目前局部博弈的关键还是硅片与硅料,电池片、组件、电站环节在经历了2021年压力测试之后,目前比较从容,是否同步降价取决于毛利率/收益率是否回归正常。

产业链博弈是第二生产力

光伏内卷,并非近年新鲜事。

产业链局部博弈是光伏企业重要的超额利润来源,这一点在2021年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什么光伏企业纷纷一体化,无非就是降低产业链博弈的不确定性。

这个跟光伏行业的特点有关。产业链环节较长,上一个环节占下一个环节的成本占比较高,每个环节的技术、工艺、设备等完全不同,各环节存在不同的进入壁垒,而且各环节巨头把持,竞争格局稳定,结果就是群雄逐鹿,纷争不止。

产业链局部博弈的存在,使得产业链存量利益分割成为可能。2021年就比较典型,全球光伏装机规模增长约20-30%,但硅料环节的利润数倍增长,而电池片及组件环节甚至出现亏损,属于抢别人蛋糕,而不是做大蛋糕。

但是,光伏行业的属性决定了,这种局部博弈很难消失,除非所有玩家都完全一体化,但这个又不可能,尤其是硅料环节的进入壁垒很大。

所以,光伏企业在技术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时候,对产业链发展方向进行研判,就显得十分重要,避免在产业链博弈里被收割。

为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何硅片巨头率先打响价格战,局部博弈就是光伏企业的一个战略课题,不进则退,而且在硅料价格预期下降的时候,作为紧密下游的硅片自然首当其冲,不可避免。

2022年,光伏产业链博弈将继续上演,但风格已经悄然变化。

最新相关

蓝昆氢能在全国首创零储能离网制氢

无需储能加持,仅靠光电就能安全制氢!5月11日,山东日照蓝昆氢能零储能离网制氢成功运行。电解制氢模块无需配备任何储能装置,仅辅助系统需少量储能(3kWh)维持断电后的安全停机操作,在绿电纯离网...

贵州产!5个9的"足氢"

4个9的足金很多人见过,但是5个9的“足氢”多数人未必见过。5月10号,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将在六枝特区举行。仪式当天,西南地区首列氢燃料电池火车头...

加快实现氢能全产业链突破

4月28,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的我国首份氢能发展报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短缺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专业维修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技术门槛高、行业授权限制、培训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人才供给,部分车主面临“买车容易修车难”的问题。专...

氢能列车在吉林落地,有新消息

吉林市氢能市域列车项目启动: 绿色交通赋能冰雪经济一、项目概况: 连接城市与雪场的绿色纽带4月29日,吉林市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召开专题会议,正...

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近期,随着国内氢能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中较为高效且低能耗、低成本的长距离氢能管道运输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示范,国内也不乏相关设施建设,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并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