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大换血!盛屯矿业董事长、总经理、董秘集体辞职
9月19日晚间,ST盛屯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长张振鹏、总经理周贤锦、董事翁雄、董事会秘书邹亚鹏的书面辞职报告。根据《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辞职自辞职报告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辞职后,张振鹏先生将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职务;周贤锦先生将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委员、总裁职务;翁雄先生将继续担任公司副总裁职务。公司于9月19日召开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
9月19日晚间,ST盛屯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长张振鹏、总经理周贤锦、董事翁雄、董事会秘书邹亚鹏的书面辞职报告。根据《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辞职自辞职报告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辞职后,张振鹏先生将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职务;周贤锦先生将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委员、总裁职务;翁雄先生将继续担任公司副总裁职务。公司于9月19日召开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
"很多企业担心,过几年我们运输动力电池就无车可运。"交通运输部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专家组组长吴金中,在2023年的行业会议上曾这样描述现阶段动力电池运输环节面临的严峻现状。众所周知,物流运输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这四大类,而目前我国动力电池以公路运输为主、水路运输为辅。在动力电池出口环节,主要以海运为主。但海运通常需要一个多月甚至几个月的运输时间,且容易受恶劣天气和海况/船期延误...
对于中国储能厂商和储能市场来说,这是一个具有分水岭和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今年夏天,全国都经历了一场创纪录的持续高温天气,与气温一起攀升的还有用电量,与用电量攀升的还有不时曝出的拉闸限电消息。江苏省未雨绸缪,在可预见的电力需求高速增长和供应缺口矛盾下,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不仅没有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而且向内挖掘省内保供新合力,调配新型储能迎战电力保供"烤验",为中国储能厂商提供了一场"大考"...
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8月电池新能源行业投资扩产项目大幅缩减,18个项目合计投资额仅有244.76亿元,甚至不敌高峰时期的单个项目投资额,与前两年相比,锂电产业链企业投资热情正呈现出明显的减退趋势。伴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及储能需求的放量,电池新能源赛道行至关键节点,不管是市占率、技术发展亦或是话题热度,从哪个维度来看,2024年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都远超想象。不过,细数今年电池行业变化,虽然整体局面一片...
"大电池的发展已经到了呼之欲出,需要它来改变市场发展格局的时候了。"近期,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在行业会议上分享其最新观点,并表示,"亿纬锂能几年前就已提出大铁锂、大圆柱电池的发展方向。""如果和歌山工厂确立量产技术,将成为(松下能源)在(动力电池)订单竞争中占据优势的'武器'。"近日,日本松下宣布其已完成汽车用4680大圆柱电池量产准备工作,据日经中文网报道,"为了从目前的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5...
在整个锂电产业链,锂电装备环节受到的产业波动或许最为明显。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受产能短期供需错配影响,以及动力电池行业竞争加剧,国内各动力电池厂商扩产步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锂电设备的需求产生较大冲击。不过,分拆头部设备企业营收来看,锂电设备出海正在进入"收获期",多家企业海外营收开始快速增长,正在成为锂电设备企业新的增长引擎。先导智能今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达到10.95亿元,同比大增159...
为进一步提高电池综合性能,众电池巨头正在加码布局补锂剂。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今年4月宁德时代取得了一项国际专利申请,专利名为"正极补锂材料及制备方法、正极片、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亿纬锂能取得一项名为"一种负极片化学补锂装置及其补锂方法"。"在本发明中,负极片化学补锂装置用化学锂化试剂进行补锂,可避免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局部析锂风险,补偿了石墨和石墨/硅复合极片首次充电过程中SEI膜的损耗,极...
2024年8月16日-17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沈阳汽车有限公司和沈阳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四届沈阳智能网联大会在沈阳市大东区成功举办。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开幕大会上以《如何跑通"车路云一体化"之路》为题做主旨报告。以下是他的报告发言原文,略有编辑节选。最近我们调研了全国车路云试点推动工作情况,结合调研和座谈,我想从城市如何跑通"车路云一体化"这条路的角度...
近日,已经趋于平静的碳酸锂市场再起波澜。9月11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强势反弹。截至收盘,主力合约报7.84万元/吨,大涨7.91%,盘中一度涨约9%现货价格也随之回升,电池计碳酸锂价格较上日上涨1000元,均价报7.35万元/吨。同日,略显低迷的A股也迎来涨停潮。截至当日收盘,天齐锂业、赣锋锂业、金圆股份均涨停,盛新锂能、比亚迪分别涨超5%、3%。此次大涨或许与两家企业调整碳酸锂生产安排有关。长期来看,在市场供需...
今年以来,储能产业陷入"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方面,储能产业的发展速度足够快,"内卷"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着市场需求足够多,市场机会及发展空间足够大。另一方面,电芯及系统的价格不断跌破底价,技术加速迭代升级,对于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都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随时面临被"洗牌"出局的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储招标业主最高限价、指定供应商等要求频出,招标门槛不断被抬高。例如,日前南方电网发布的0.5C314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