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圣泉集团: 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助力钠离子电池产业化

中国储能网讯:(记者张鹏飞)钠离子电池赛道岁末迎来全球生物质化工龙头企业圣泉集团的突破性助力。继12月17日发布投资24.8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项目公告后,12月20日,圣泉集团举行投资者说明会,详述圣泉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项目。

根据圣泉集团介绍,该项目不仅将直接助力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而且将开启圣泉集团的二次增长曲线。说明会上,公司董事长唐一林对该项目信心满满,他表示,圣泉生物炭材料(硬碳前驱体)和硬碳负极材料的研发成功,再度打开了圣泉集团生物质化工产业链的新空间。

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作为“圣泉生物溶剂法”生物精炼一体化产业布局的最新成果,核心在于生物炭为自己生产,其可控性高、均一稳定,利用其制备的硬碳负极材料具有生物质和树脂的双重特性,因此极片压实密度高,不低于1.1g/cm3。另一特点在于产品性能稳定,一致性高,其第一代硬碳产品具有300mAh/g左右的克容量,首效≥88%,与同类产品指标数据相比均有显著优势。

据了解,圣泉集团的生物炭(硬碳前驱体)经送样中科海纳、贝特瑞、佰思格、伽钠科技等国内头部机构,均证实了生物炭的性能稳定、一致性高等特点。圣泉集团制备的硬碳负极材料也已送样部分电芯厂家,得到一致好评,全电池评测还在进行中。

钠离子电池一向被认为是可以替代部分锂离子电池产业空间的可产业化产品,但受制于前驱体来源不稳定和压实密度较低等因素,导致迟迟未能真正打开产业化空间。基于此,圣泉集团决定投资24.8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项目,项目建设周期为18个月,预计2023年上半年建成1万吨。目前,该项目已通过项目备案,并完成了主体生产设备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圣泉第二代硬碳负极材料目前已经经过实验室测评,产品容量超过330mAh/g、首效超过90%,压实密度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无疑更具优势。目前圣泉集团已与武汉大学达成技术合作,也与山东大学成立“新材料与碳中和产业技术研究院”。

业内人士表示,圣泉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在钠电材料上是一个突破,在锂电材料中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随着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和硬碳负极材料的国产化空间拓展,圣泉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将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最新相关

2.1GWh!储能巨头再"爆单"

近日,阿特斯发布消息称,其旗下阿特斯储能,已与黑石集团旗下可再生能源开发商Aypa Power公司签约,双方就加拿大安大略省 "埃洛拉 (Elora)""赫德利 (Hedley)" 两大电池储能项目,达成电池储能系统...

欣旺达投建3个储能电站!

10月16日,欣旺达发布公告称,拟向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市分行申请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借款6700万元,用于子公司的3个储能电站项目建设。这笔款项将分别用于南京溧水经济开发区5万千瓦/10万千瓦时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