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储能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成渝地区氢能技术有哪些亮点?未来怎么发展?这份《报告》说清楚了

11月1日,第四届成渝双城·双碳论坛在成都举行,现场发布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研究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这也是该系列报告首次发布。

《报告》由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编制,汇集专利数据、政策文本、产业统计数据及专家观点,从全球和我国宏观发展态势、成渝产业现状与技术布局、主要经济圈对比、创新发展路径策略等维度,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下简称“成渝地区”)氢能创新发展进行整体画像和深度剖析。

从全球看,在应对气候变化、加速能源低碳转型的背景下,氢能被视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绿色路径,截至2024年底,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公布氢能发展战略。放眼国内,氢能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集群化发展趋势,尤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等四大经济圈的集聚效应最为突出。

从研究态势看,《报告》指出,成渝地区氢能发文量呈指数级增长,基础研究主要聚焦制氢和用氢两个技术环节,制氢技术涵盖了电催化、光催化和生物质转化三大路线,用氢技术集中在电化学领域。专利研发以氢燃料电池为核心,呈现出上游绿氢制备、中游储氢技术创新、下游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推进的格局。

从技术布局看,用氢端的交通领域专利从2015年的34项稳步攀升到2023年的256项,成为推动氢能产业的重要驱动力。在储氢环节,专利规模显著低于制氢和用氢环节,固、液、气输氢的专利布局相对不足,因此,《报告》认为中游储运氢技术将是成渝地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从创新主体看,成渝地区已经形成产学研协同、各有侧重的创新格局。其中,四川在水分解制氢、工业应用及加氢领域优势显著,重庆则在交通应用领域表现突出。

《报告》指出,成渝地区氢能产业发展仍面临技术瓶颈突出、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应用场景有限等挑战,同时给出了针对性建议。

比如针对技术瓶颈,《报告》建议聚焦制氢、储运、燃料电池等关键环节,实施核心技术联合协同攻关。对于拓展应用场景,则建议重点发展氢能干线物流、市政环卫、公交等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专家表示,希望《报告》能为地方政府、产业链企业、科研机构等提供系统化的视角和建议,助力成渝地区氢能产业迈向更高质量、更深入、更系统的发展阶段。

最新相关

"镁"好出行引领新能源车消费新趋势

在新能源车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材料创新已成为驱动行业变革的核心引擎。在日前举办的2025京津冀产业链供应对接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氢能赛道,厦门闯三关

近日,《厦门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印发实施,从打造氢能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打造氢能先进制造业基地、有序开发氢能示范应用场景、全面优化氢能产业发展环境等四...

氢能+智联 重卡跑好新赛道

深秋的关中平原寒意渐浓,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的德创未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创未来”)内,却一派热闹景象。“这台‘曜灵’概念重卡,集成了氢燃料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