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储能网讯:微纳尺度多相流动与传热传质的研究,该成果已初步形成微纳多相流动与传热传质理论体系,为我国急需发展的微能源系统及燃料电池微细多孔材料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特别是种子气泡传热原理与方法成为微系统主动热控手段之一,为建立热物理与微系统的交叉学科作出一定贡献。
发表国际权威期刊SCI收录论文113篇,出版国外专著章节5章。论著被正面他引969次,被5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1位学者SCI他引898次,10篇代表性论文SCI他引201次。论文被全世界19位院士,国际权威学会53位会士,国际权威期刊8位主编,20位副主编,31位编委多次引用。
界面滑移长度不随尺度变化的新发现被美国两院院士Ho教授的实验所证实,为微纳系统的设计和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Int.J.Multiphas.Flow创始人及前主编Hetsroni教授高度评价采用热边界层再发展概念强化微尺度传热并减小阻力的工作,指出:“新模型在强化传热的同时显著降低阻力”,突破了传统强化传热必须以增加阻力为代价的瓶颈。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应邀做国际学术会议特邀报告7次,其中徐进良两次作为唯一中国学者分别在第六届国际纳/微/小通道会议(德国,2008)及第三届国际微纳流动会议(希腊,2011)上作特邀报告。
奖项等级
奖种、等级: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2012年度)
成果团队
项目主要完成人:
徐进良、王晓东、李玉秀、甘云华、张伟
完成单位:华北电力大学